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6年第24期
编号:11376174
简述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4期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士也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然而由于职业的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社会给予的不公平待遇,如感觉干得多而回报少,夜班过于频繁,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太大;又如担心传染疾病,得不到领导、患者或家人的理解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导致在工作中护士既不能耐心倾听也不能敏捷做出反应,对患者态度冷漠甚至冷嘲热讽或逃避与患者接触,这样不仅会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甚至出现差错率升高、冲突增多等现象。

     1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来自职业的压力 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医疗仪器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检查和抢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新技术项目的广泛开展,也对护士提出了更新的挑战,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重,需

    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给护士造成脑力上的压力;“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长期超负荷工作,脑、体并用的劳动等,造成护士心力和体力同时过度支出。此外,护士还要应付生离死别的场面,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

    1.2 来自社会的压力 护士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然而护士角色在社会人群中却被认为是“高级保姆”,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让许多护士心灰意冷。“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然而护理工作的价值得不到许多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自身发展机会又少,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

    1.3 来自家庭的压力 护理人员在工作及家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工作中要当一名称职的护士,在家中还要当好家庭角色,加之无规律的三班制,使她们很难扮演好全部的角色,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1.4 来自自身的压力 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黄爱松等调查结果显示[1]74.54%的护士缺乏心理学知识,不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和调节,护士的自身心理素质也对其适当调节心理、应对压力具有协同效应,性格孤僻、内向、多愁善感及神经质的护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部分不能适应职业角色,对来自于环境的应激源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片面放大自己的缺点,常因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想不通,常和同事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产生自卑感、嫉妒心。

    1.5 来自知识更新的压力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造成强烈的事业竞争,这种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这给护士在智能上造成一定的压力。此外,新护士的心理上、业务技术上均不能承受繁重的护理工作,更易发生内疚、遗憾、灰心或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

    1.6 其他 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使护士感到压力和紧张的种种因素中,医护间隔阂是最主要、最频繁的压力源,表现为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不能很好地合作。遇到态度恶劣的患者,护士必须压抑自身的感受,保持冷静,做出精神妥协。护理体制的某些问题,特别是刻板的等级制度,对护士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责任、身体条件等因素也会对护士产生应激作用;责任划分不清楚、不具体,使护理人员不知道自己职责所在;护士参与决策机会少,护理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医生的能力是护士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因其直接关系着危重患者的救治,若医生水平差,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而护士要承受着是忠于医生还是忠于患者的内心冲突,加重心理失衡。

     2 解决护理人员心理疾患的方法

    2.1 社会应重视护理工作的价值,发挥社会舆论的指导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都渴望为社会所接受,因此社会宣传应对护理人员正确的人生观、护理价值观给予坚决支持,激励和引导新一代的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2 护理人员要注意调整心态、善待挫折 许多护士在出现心理紧张疲劳时,易被忽视,认为坚持一下就没事了,不注意调整,殊不知是一种危险隐患。当遇到挫折时要注意尽早克服因挫折而带来的消极情绪,理智地对待,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避免这些烦恼郁闷于心中。记住以往的教训,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另外,护士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要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不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

    2.3 护理人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能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身修养,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2.4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调节神经的张弛度 学会休闲,合理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经常改变休闲方式,如玩牌、跳舞、聚会、访友、体育活动、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等,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外出旅游,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以此陶冶性情,也可参加一些职业性或社会性活动。

    2.5 护理管理者应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有关部门对护士的职称晋升、进修学习要给予适当的照顾。要与医生同等待遇,使其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护理管理者应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以达到最大限度调动和巩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应尽力解决下属人员正当的、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例如对于护理人员的前途(学习、晋升)、物质利益(工资、奖金等)、家庭实际需要(子女入托、休假等)方面给予肯定并尽力帮助解决,使她们在困难时看到光明,引发出对工作的热情、奋发向上和献身的精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医意识的改变,人们看病住院不仅选择医生,而且还要选择护士,这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水平和各种保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护士的人才市场竞争又非常激烈,从而造成许多护士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为此,护士在做好护理患者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己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黄爱松,范景.护理工作应急原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54-55.

    2 李春花,余雨枫.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作者单位: 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

    (编辑:陈 沁), http://www.100md.com(刘春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