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376429
谈药膳在临床上的应用原则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8期
药膳;,辨证;,正气;,药性,,药膳;,辨证;,正气;,药性,1辨证施膳,2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3注意药食性能
     关键词:药膳; 辨证; 正气; 药性

    药膳在临床实践当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在应用药膳的过程中,要因人、因地、因病,要根据中医的辨证理论和药物性能的变化来进行调养。辨证论治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以证为基础普遍应用的一种诊治方法。药膳在治病、保健等方面,均需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病证情况的差异,对药膳的具体使方面也应有所区别,这就叫“辨证施膳”。如《金匮要略》所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益则补体,为害则成疾。”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必须强调辨证施膳。下面讲一述应用药膳的几个原则。

     1 辨证施膳

    1.1 根据疾病的性质施膳病证有寒热之分,食物也有寒热之分。寒证与以热性饮食,忌食生冷咸寒,如外感风寒证,可选食适量的生姜、葱、蒜等辛散之品;热盛伤津证,可选西瓜、梨、绿豆等寒凉滋阴之品。正如经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1.2 根据所病脏腑部位施膳古人根据五行学说,把饮食也分为五味,即酸、辛、甘、苦、咸五味。饮食五味入胃后,各归所喜脏腑和部位,分别滋养脏腑之气。五味对人体既可以单独发挥滋补作用,如酸养肝,苦养心,甘养脾,辛补肺,咸滋肾。又能相互共济,如辛甘发散为阳而养上,酸苦涌泄为阴而滋下。对于不同的部位和脏腑之病,要根据脏腑和部位所喜所克的规律来调节饮食。如《灵枢》中所讲:“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故不同的病证,所食的药膳该本着彼此相互资生,相互制约,补偏救弊的原则使之达到治疗的目的。

    1.3 根据病人正气损耗情况施膳任何病证皆属于正邪相争,无论病中或病后,正气总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耗。对此需要本着“虚则补之”的原则,而行药膳调补法,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来补益精气,往往起到单独药物治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所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参乳汤等,均取羊肉、人乳等补益气血、益精生髓,与药膳中的药物起协同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