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79606
国内双膦酸盐药物渐入佳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28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2.28
     在全球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中,双膦酸盐类药物所占的比例达到了75%,但在国内,双膦酸盐类药物所占市场份额约在23%~25%,低于钙制剂和活性维生素D3的44%~47%。此外,还有降钙素类药物和激素替代疗法类药物,也在国内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本期起,本版将依次分析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和激素替代疗法类药物的市场表现。

    双膦酸类药物是近20年迅速发展的抗代谢性骨病药物,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以及治疗高钙血症的标准药物。

    按照结构中侧链组合来看,双膦酸类药物已经历了三代产品,现已由最早的第一代产品——依替膦酸钠发展到第三代产品——唑来膦酸盐和埃本膦酸钠。国外已有10个成熟品种用于临床,国内也相继展开了该类药物的研发工作,目前,依替膦酸钠、氯屈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帕米膦酸钠已获得国家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产品上市后应用于临床治疗。从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双膦酸类用药金额来看,帕米膦酸钠约占40%,阿仑膦酸钠占28%,氯屈膦酸钠占19.5%,依替膦酸钠占12.7%。第三代双膦酸类药物仍处于产品开发阶段。

    经广泛临床应用表明,双膦酸盐对骨代谢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及毒理学上各有差异,目前新品种不断推出,其疗效与安全性更佳,除上述品种外,赛诺菲安万特的替鲁膦酸钠、德国宝灵曼公司的埃本膦酸钠和日本山之内开发的英卡膦酸钠均已在国外获准上市销售。

    据了解,2005~2010年双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有3个品种在美国已专利期满,分别是帕米膦酸二钠(2005年)、替鲁膦酸二钠(2006年)、阿仑膦酸钠(2007年),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研究和把握这一商机将是培育相关市场的关键。

    帕米膦酸钠:走势良好

    帕米膦酸钠抑制骨吸收作用比氯屈膦酸钠强10倍,比依替膦酸钠强100倍,原研药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开发,1987年在阿根廷以商品名Aminomux上市;1989年在英国上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