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年第21期
编号:11377339
鼻子和大脑合作的探索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1期
嗅觉机制;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嗅觉机制;分子水平;基因水平,1嗅觉的探索,2巴克的研究,31991年的一篇经典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巴克和阿克塞尔因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阐明了嗅觉机制百荣获200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他们于1991年4月25日发表于《细胞》杂志上的论文被公认为该领域的经典,它导致了众多科学家参与该领域,使这领域迅速扩大。

    [关键词]嗅觉机制;分子水平;基因水平

     1 嗅觉的探索

    1.1 嗅觉机制 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做教授的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1964,以下简称“阿氏”)和在美国西雅图佛雷德·赫金斯癌症研究中心做研究员的琳达·巴克(Linda B.Buck,1947-,以下简称“巴氏”)共同分享了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获奖项目被诺贝尔基金会鉴定为“在气味受体及嗅觉系统的组织方面”的发现。

    1.2 关于气味的理论 每种气味都是由大小和形态有所不同的化学分子产生的,关于气味这种化学分子究竟是什么,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称为立体化学论。1954年诺贝尔奖得主鲍林(Li2nus Pauline)早在1946年指出,特定气味之性质要归因于该化合物分子形态和大小,1949年R.W.Monori2eff在其《气味是什么》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气味的立体化学论”。John Arnoore在其《气味的分子基础》(1970年)一书中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当空气中气味分子适合于嗅神经的某些辅助性受体部位的时候,人类或动物就会嗅到它们。实际上他是将酶动力学中的“钥匙与锁”这样一对概念应用于气味分子与气味受体之中。2004年诺贝尔医学奖关于嗅觉系统分子水平的发现,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气味立体化学论”的。第二种理论被称为“气味的振动论”。Dyson于1938年提出,红外共振可能与气味有关。1950年R.H.Wnont推广了他的这一假说;那时分光镜已经普及,他利用分光镜测量了气味分子的光谱。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这一假说遭到了激烈的批评:有两位科学家分别发现,有些光学反映体闻起来彼此不同,但其相应的红外光谱却极为相同。到了21世纪初,有的科学家发现了100对以上的气味分子的光学反映体是相同的,但它们的气味特性却极不相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