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7464
中医学发展应开放包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95期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而每一个科学系统都具有开放和封闭的两重性。开放不仅是系统自组织的前提,而且是系统得以在动态之中保持稳定存在的前提。系统只有在适当开放的条件下并在开放之中来保持自己的稳定。一旦系统完全封闭起来,就会走向衰亡。

    中医学科同样是一个具有开放和封闭两重性的独立系统

    中医学体系在其形成之初的《黄帝内经》时代,吸收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想和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地理、心理、数学等多门学科的成果,呈现出充分的开放性。事实上,从古到今,每一个时代的中医学都是其前一时代医学与那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而言,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发展,无疑是中医学术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之一。如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即受到了宋代理学的影响。明清时期吴又可《温疫论》从“本体论”角度认识病因,王清任《医林改错》的实证科学思想,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药用植物考察、药用植物种植、药性实验、药用植物和动物的标本采集等,则受到文化背景中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从技术层面而言,如针灸器具的发展,在它起源的石器时代是砭石,随着工具打磨技术的发展出现比较精细的砭石,以及骨针、竹木针;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冶铜业的出现,在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中,就发现了青铜针;至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发展起来,冶铁技术马上体现在当时的医疗器械中,金属针具成为主角。说明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就会融入于中医学,而古代中药学中不乏外来药物与化学药物。只是在西方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及西医学的迅速发展和传入,由于客观的和体系内在的原因,中医学术的发展表现出开放不足,而有趋向封闭之势。
, 百拇医药
    中医要发展就必须开放包容

    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存续和演化的,环境的特性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系统的外部规定性。同一系统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发生不同的演化行为。如前所述,中医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生存的环境、行为方式以及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而且随着现代社会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科学发展的潮流。在此条件下,作为独立系统的中医学也必然要发生演化。因此,中医学要走向未来,要创新发展,就必须打破自我封闭圈,进入现代科学(包括西医学)、文化的国际大循环。

    更全面、系统地看待对中医的研究

    在有关中医学术发展的讨论中,也有不少学者担心中医特色的消亡,而提出中医理论归真或回归中医;或基于中西医范式不同不可通约的认识,提出反对西化等观点。这些观点也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讨论之处,如归真或回归的标准问题,宏观现象与微观机制的哲学认识问题等等。但如果对中医理论的微观机制不清,不对中医固有的语言进行现代转换,恐怕中医学因为现代人的难以理解而话语权进一步式微,进而影响人们对中医学的接受度。其实,如果我们排除情感因素的干扰,避免对中西医差异、结合点缺乏深刻认识的盲目的实验研究,站在更为全面、系统的角度看待借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对中医学的研究,应该承认不少研究对中医学的发展是大有补益的。如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不仅加深了自我认同,也扩大了世界的普遍认同。再如从肝主藏血的角度推论,提出肝气虚收摄无力,可导致肌衄、齿衄、吐血、咯血等出血现象的观点,现代对肝气虚证病理生理研究发现,肝气虚证TXB2及TXB2/6-KeTo-PGF1а增高,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升高,cAMP/cGMP比值降低,均提示微血管收缩甚至痉挛,微循环灌注流量减少,而形成微循环障碍。实验结果与中医肝气虚,疏泄无力,导致血瘀的病机相吻合等等。如果不借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则中医学从宏观观察与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些很好的学术观点,就不能成为学科的生长点,而很有可能成为学术史的资料。如中医学对时间与人体生命活动以及与疾病诊断、治疗、养生关系的认识,本应具有丰富的科学价值,但并未引起中医学界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大多只是经典著作论述的梳理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现代生物学和西医学的研究相比而言,差之甚远。

    近代科学是以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方法为其基础的,现代系统科学正是在近代科学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犹如医学之产生源于巫术而超越巫术一样。其中实验方法可谓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加速器,如果不借用实验方法,则中医学的发展只能步履维艰地爬行于经验积累之途中,不可能获得快速发展的机制,更不用说超越发展了。因此,中医学界应热诚欢迎多学科地开展中医研究,只要是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即使结果是此路不通,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百拇医药(邢玉瑞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