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5682
寻找政策支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12
     制度的完善和实现源于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努力。“两税合并”无疑实现了一个突破,依据市场经济要求对税制本身不断完善;而医改等诸多问题的推进,除了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定位,最重要的仍然是建立更加综合、平衡的利益协调机制。

    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财政部长金人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说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草案》审议通过几无悬念,依据代表意见,具体实施细则会有些修改;《草案》符合世界各国所得税制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更加规范、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纳税义务;此举亦象征性地结束了近30年来实行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对于外资介入较早的医药行业而言,更实质的影响在于新税制的实施将会带来哪些变革。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与卫生部部长高强、SFDA局长邵明立就目前全民关注的医疗改革、药品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上提及的财政投入、新药审批以及医改程序等讯息将预示着2007年医药行业的政策风向。
, 百拇医药
    向外资优惠说再见

    以“两税合并”为主旨的议题自2000年首次提出以来已讨论长达7年之久,今年终于有望修成正果。对于《草案》的核心内容,金人庆说明: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草案》体现了“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草案》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的中间水平。而医药企业颇为关注的“税前扣除标准的统一”也进一步提出细则:对企业真实合理工资支出实行据实扣除;企业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合理取定内外资企业广告费扣除比例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认为:“这是件大事——并非因为实际影响很大,而是因为它标志着与上世纪90年代正统观念截然不同的政策取向。90年代正统观念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解决棘手问题的神奇药方。”
, http://www.100md.com
    外商制药企业的普遍反应可归纳为两点:首先,目前大多数外资制药企业在中国投资不是出于税收原因,而是出于商业方面的理由,比如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供应商具有的比较优势等;其次,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制药企业已经建立起了工厂、销售网络、研发中心,还有战略供应链,这日益成为迅速开辟市场的竞争优势,外资药企不会轻易放弃在中国的这一优势。

    分析人士称:《草案》如获通过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走向成熟。但仍有几个问题在等待解答:以产业优惠为主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中,哪些医药企业可以受惠?两税合并仅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一步,那么新的税制方向对于内外资医药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真正意义的税制改革大潮将会在2008年到来,“两税合并”将为增值税转型带来“钥匙”。

    推动真实变革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45.36亿元,增长86.8%,增幅居各项事业之首。但不无遗憾:“增幅虽然大,但基数太小,绝对额没法跟别的比。”参加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组会的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一旦医改方案定下来,国家财政加大投入责无旁贷,一定会尽力主动买单。”
, http://www.100md.com
    财政的支持无疑是推进医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卫生部与财政部观点一致,政府增加投入必须与转变医院运行机制相结合。光增加投入,不转变机制,达不到医改的预期目标。”2007年,医改进入推进和调整相结合的微妙阶段,这一阶段将决定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最终走向。

    业界普遍认为,医改对于医药行业而言是长期利好,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将对国内制药企业产生促进作用,尤其是基础医药产业。基础医药产业链所涉及的企业包括:大型普药生产企业,大型基础医疗设备企业,大型基础药品流通配送企业。其中,企业规模背后的成本和质量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政策导向,全国的医疗支出总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将加大力度,同时也将规范医药行业的发展。农村药品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用药市场逐渐成为中国药品增长的亮点,这个容量高达500亿元的市场吸引着众多的外企和国内制药企业。

    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是两会期间医药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为确保药品审评审批公开透明,SFDA局长邵明立表示:“2007年我们将推行三个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主审负责制,即主要评审人员要对审批负主要责任,就是责任制;第二是公示制,即专家评审的全部过程都要公示,接受包括送审企业、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第三,是责任追究制,要对出了问题的评审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这三种制度的基础上,我们提倡一个‘化’,就是公开化,致力于搭建一个透明、公开的平台,借助网络的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监督。”, 百拇医药(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