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4942
发展中医 时不我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23
     2006年,无疑是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低谷,先是鱼腥草注射液因不良反应一度被全面停用,中药的安全性受到广泛质疑。随后,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发表,导致近几年民间长时间争论的“中医存废”问题愈演愈烈,中医、中医院的发展似乎已面临生存的绝境。

    5000年中医 百年内数次论争

    无论是“拥中医”者,还是“废中医”派,谁也无法否认中医药5000年来对中华民族生命呵护的历史。但随着现代工业革命进入中国,另一套医疗体系——西医被引入中国,两套完全不同的医疗理论在近百年内导致了数次大规模的争论,而每一次争论的起始都是——“废除中医”。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学校条例中,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而把中医挡在门外。次年,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汪大燮再次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后,教育部公布的教育规程均弃中医于教育体系之外。时至1929,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围绕“废止中医”问题,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4项议案,列出了限制中医开业、不准办学等方法。新中国成立后,“废止中医”代表人物余云岫1950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再次提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但是,政府对中医的态度并未受影响,党中央制定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其一便是“团结中西医”。而1982年,国家颁布的宪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给予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关于废除中医的争论再次嚣尘日上。先有方舟子出书“否认张仲景”,而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则进一步引发了“中医存废”之争,最后演变到有人在网络上发起“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医疗技术,并号称签名者已达万人。争论中的一个最根本问题在于中医是不是一门科学,还是根本就是“伪科学”。 在新浪网针对此事的调查中,4万多名参与者,75.12%认为应该大力扶持中医,认为应当取消的仅占9.04%,其他的则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被动保护无益 发展才是硬道理

    民心所向,在中医发展面临风雨飘摇之际,中国政府在“两会”上对中医的郑重表态,再次让中医摒弃无谓的争论,重新回归到发展的方向。同时,国家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财政工作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将加强中医事业的财政投入,又为中医发展提供了财政保障。

    但是,对中医的呵护之心钟爱之情,都不能替代它在发展中必须的历练。如果中医的发展仅仅停留在政府的保护、政策支持层面,中医中药理论不寻求自身的发展与突破,数年后关于“废止中医”的争论必然会再次复出。事实上,中医医疗机构衰减、中医就诊人数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50年代,全国每建一家西医院就同时建一家中医院。而目前,全国中医医疗机构只有3009家,西医医疗机构超过8万家。

    如何发展中医中药,没有现存的路径可循。套用一句名言:必须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医发展之路。在今年的“两会”中,“触底反弹”的中医中药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他们为其发展忧虑着、思考着,也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中医中药发展至今,一直是以效果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但时至今日,如何能让现代人以现代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医药的理论、认可中医药的功效,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中医医疗机构管理者任重而道远。, 百拇医药(周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