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18740
“体外培育牛黄”期待加强政策扶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9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3.29
     天然牛黄资源匮乏,市场混乱,难保用药安全;代用品生产规模小,难以产业化——

    在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打击走私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应该得到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的议案。这份议案的提出是基于代表们对国内天然牛黄市场现状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业界希望国家支持体外培育牛黄向产业化发展的愿望。

    ■天然牛黄资源稀缺 走私、伪劣品泛滥

    牛黄的药用特性使其在中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中成药中,有650多种含有牛黄,其中大部分品种以天然牛黄为主要原料,其中包括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名药。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年消耗天然牛黄约5000多公斤,用于生产高档品牌中成药,而实际上,我国天然牛黄年产量不足500公斤。

    由于国产天然牛黄来源有限,在2002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每年消耗的天然牛黄有90%依靠进口。以每公斤20万元计算,国家每年须花费近亿美元用于进口牛黄。为防止疯牛病通过牛黄等用药途径的传播,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和2001年相继发布《关于加强牛源性药品进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禁止药品、生物制品生产中使用疫区牛源性材料的通知》;2002年7月10日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牛源性及其相关药品监督管理的公告》,明确提出:“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禁止使用进口牛源性材料制备中成药,如天然牛黄、牛胆膏、牛骨粉等”。也就是说,该公告给天然牛黄的进口从政策上关上了大门,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国内市场天然牛黄资源的稀缺。
, 百拇医药
    随着天然牛黄市场行情一路走高,走私牛黄和伪劣牛黄很快充斥市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中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勇说,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在牛黄原料的采集上不是采用走私牛黄,就是使用假冒伪劣牛黄。虽然牛黄原料的等级差别很大,但是真假牛黄搅在一起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那么,目前国内市场上到底有多少走私和伪劣牛黄?业内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每年使用的天然牛黄中大约有4000公斤是走私牛黄及伪劣牛黄。陈勇强调,走私进来的牛黄有可能来自疯牛病泛滥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使用走私牛黄极有可能会将这些疾病带入国内,引起灾难性后果。而伪劣牛黄除了其药效得不到保证外,其成分中的胆红素、胆酸等由于是直接加入的,并没有经过生物生化过程,也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代用品不成规模 难解燃眉之急

    为解决天然牛黄资源紧缺问题,医药专家一直在寻找牛黄的替代品。据介绍,近年来国家陆续批准了三个牛黄代用品,即人工牛黄、体内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周超凡说,人工牛黄作为牛黄原料的替代用品,无论是成分、结构还是药效等,都与天然牛黄相去甚远。同时,人工牛黄本身的质量状况也十分令人担忧。有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合格的人工牛黄并不多。

    近几年来,云南、内蒙古、陕西、广东、山西、河南等省、自治区的药材生产、科研部门进行了在牛的胆囊中培植牛黄及药化、药理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即通过外科手术,在牛胆系统内放置特制的异物,并注入一种特制的菌苗,在异物和菌苗的刺激下,在牛胆系统内形成牛黄。1989年7月,原卫生部药政局对“培植牛黄”资料进行了全面审评,认为“培植牛黄”的内在质量与天然牛黄基本相同,可供药用。1990年2月20日,卫生部在其发布的《关于下达“培植牛黄”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为保证临床疗效,特规定“培植牛黄”中胆红素含量为35%以上(含35%)的,可供临床治疗急重病症的中成药品种使用;胆红素含量在18%~35%的,只能供非急救中成药配方使用,胆红素含量在18%以下的不可供药用。但在黄牛身体内部培植的牛黄,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取出,虽然技术可行,产品质量还算稳定,但却无法实现产业化。
, http://www.100md.com
    上世纪7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蔡红娇教授等开始进行体外培育牛黄研究。1997年,他们通过模拟牛体内胆结石形成的生化过程,在体外牛胆汁内培育牛黄获得成功。经过1850多例临床实验表明,“体外培育牛黄”质量上完全达到我国药典要求,其疗效和性能非常接近甚至超过天然牛黄,且主要药理成分比天然牛黄稳定,是天然牛黄的理想代用品。同年,“体外培育牛黄”获国家一类中药新药证书,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据购买此项技术专利权的武汉健民大鹏药业公司介绍,该公司已建成通过国家GMP认证且能规模化生产“体外培育牛黄”原料药及其制剂的生产基地,第一期生产能力即可达500公斤,不仅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可使市场的牛黄价格大幅下降。但是,“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之路并不顺畅。据武汉健民大鹏药业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由于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目前“体外培育牛黄”的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极低。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规范牛黄使用
, 百拇医药
    为加强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有牛黄品种的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1月21日下发了《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第三条中规定:“含牛黄或其代用品的药品必须在包装标签及使用说明书中的【成分】或【主要成分】项下明确牛黄或其代用品名称。”该通知还附有42种“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名单”。在这个名单中,名贵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都位列其中。

    但是,作为目前惟一可以规模化生产、疗效等同天然牛黄的体外培育牛黄,却并没有拥有其应有的市场份额。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文件执行不力、有令不行、监管失控是重要原因。

    据陈勇介绍,中国药典记载的含有牛黄成分的600多种中药中,在说明书上明确注明人工牛黄的不过几十种,其他写的都是牛黄即天然牛黄,但是真正使用天然牛黄的厂家并不多。这说明,企业的违规行为并没有得到严厉的打击。同时,体外培育牛黄和走私牛黄价格相差无几,也是企业不愿使用体外培育牛黄的主要原因。体外培育牛黄毕竟是新生事物,要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百拇医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认为,走私牛黄有市场,原因还在于天然牛黄市场不规范,牛黄作为中药材管理本身就意味着其销售、采购渠道的多样化,走私牛黄只要进入了市场,监管部门就无法追溯其来源,这必然导致监管失控。

    为此,业内人士呼吁:监管部门应从群众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对牛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

    周超凡认为,国家应对三类牛黄的生产或销售实行定点制,通过规范牛黄的供应渠道,严防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同时,要严厉打击走私天然牛黄的违法犯罪行为。

    李连达指出,要想从根本上规范天然牛黄市场,一方面要坚持打击制售假劣行为;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和积极推广药效优良、质量可控、价格低廉的天然牛黄代用品,同时引导有关药品生产企业除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外,尽量使用代用品。

    陈勇认为,目前三种天然牛黄代用品中“体外培育牛黄”发展前景较好,国家应大力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研究论证其内在功效,使其尽快形成产业化,弥补市场之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走私天然牛黄和制售伪劣牛黄现象的存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本报记者 龚翔 王华锋, http://www.100md.com(龚翔;王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