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疑难病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1410399
中医学对疑难病症研究的几点启示
http://www.100md.com 《疑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
江厚万,1应将疑难病改称为疑难病症,2“气形”理论对疑难病症发生学的揭示,3从最深层次治疗疑难病症
     1 应将疑难病改称为疑难病症

    病名诊断系西医学概念,它不包括现代医学中许多难以确切定名的“综合征”(syndrome)。病名所指要求有明确的病因证据、病理解剖定位、生理生化与免疫学异常标志、功能改变数据、临床症征表现多寡等量化指标的综合分析。如果这些要素缺如或对其中的因果关系不明,则往往难以做出病名诊断。

    因此,作为学科概念的“疑难病”一语不免显露出其含义偏窄欠准。中医学素以“病证”同称,如“外感病,风寒表虚证”,简称“风寒表虚证”或直称“桂枝汤证”,有学者认为“证”是“症”的本字,原属一字,不应争辩其异同,但与西医“症”概念是两回事(周凤梧,等.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1.70)。它所表征的是特定体质(虚寒)的个体在特定的外邪(风寒)作用下,发生营卫(阴阳)失调,表现为特定的症征,治疗当以桂枝汤,而不必追究是什么病毒、细菌所致,但又不可千人一方。现代研究认为中医学“病阈”与“证阈”概念在本质上是同义等值的,反映的是人的“系统质”病变,是一种“无量纲数”,不可以也不应该予以量化,与西医学之“病”同中有异,有时交叉有时又不交叉,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换言之,中医学“病证(症)”是同义复词,不应从字面上纠缠究系何“病”何“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