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治医学院学报》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18164
白杨素的抗肿瘤作用
http://www.100md.com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白杨素;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抗肿瘤作用,,白杨素;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抗肿瘤作用,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机制,2诱导细胞凋亡作用,3消除活性氧的作用,4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5拮抗雌激素作用,6前景与展望,参考文献
     关键词 白杨素;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抗肿瘤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食用一定量的蔬菜水果,茶可以降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上述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物,它们是一类以2-苯基色原酮(C6-C3-C6)为母核的多酚化合物(polyphenolic compounds).在发挥抗肿瘤活性时,均有A环与受体的负电荷中心结合,C环与受体的正电荷中心结合,其他部位通过氢键与受体发生作用的共性。白杨素因其主要存在于天然植物中且无毒无害,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病等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因此,白杨素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科研工作者的兴趣。研究发现白杨素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消除活性氧、抑制血管增生、拮抗性激素等方面。

     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机制

    1.1 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的活性 PTK是一组催化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酶,通过从三磷酸腺苷(ATP) 转移一个γ-磷酸基到酪氨酸残基上使蛋白活化,进而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它的过量表达,扰乱了细胞内正常的信号传导,抑制细胞凋亡,引起细胞恶性增生,最终导致癌变发生。单纯bcr-abl 融合基因导致abl 基因所表达的PTK 活力持续升高,在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可引发白血病[1]。 黄酮化合物是bcr-abl 蛋白相关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天然抑制剂,( 染料木黄酮,genistein)竞争性抑制激酶的ATP 结合位点,通过抑制Grb- 等受体蛋白质磷酸化,阻断bcr-abl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2]。构效关系表明:C-5和C-7位有羟基或苯环上有三个羟基的黄酮化合物是PTK有效抑制剂,羟基被甲氧基取代活性消失,提示黄酮化合物作为氢供体和PTK之间可能起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白杨素(5,7-二羟基黄酮)正是具有PTK抑制剂的结构特点。

    1.2 抑制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发现,蛋白激酶C与细胞凋亡存在密切的关系。蛋白激酶C对凋亡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其在细胞核内的信号来实现的,在核中,尤其核质和染色体是蛋白激酶C优先作用的靶点。在增殖细胞和实体瘤细胞及某些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可检测到蛋白激酶C在核中的含量及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蛋白激酶C通过对一些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产物磷酸化作用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白杨素(5,7-二羟基黄酮,CHR)是一些信号转录激酶的抑制剂可以抑制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2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