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7832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老百姓就怕生大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15期
     今年两会期间,无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医生、普通百姓,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医保”上,这个老话题因此被推到了中国社会的风口浪尖:覆盖面不足、弱势人群缺乏保障、报销限制太多……在种种讨论中,记者了解到,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居民来说,担心的焦点不是一般疾病保障,而是花费巨大、对生命产生直接威胁的大病。因此,两会结束后,生命时报联合专业调查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5个城市对1368位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的内容正是对大病及医疗保障的看法。

    老百姓怎么“看”大病

    这次调查围绕大病的各个方面,设计了11个问题,分析结果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城市居民对大病是什么态度:

    第一项“经常担心自己或家人生大病吗”中,57.3%的人表示偶尔担心,26.5%的人经常担心,16.2%的人出于各种原因没考虑过。
, http://www.100md.com
    问到“最担心自己或家人生什么大病”时,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如癌症等获得54.0%的“支持率”,其次是意外伤害37.7%,花费巨大的疾病如尿毒症25.4%,长期拖累家人的疾病如瘫痪24.2%,慢性病如糖尿病19.6%。

    在回答“因为什么原因担心自己或家人得大病”时,有59.9%的人选择经济负担重,46.8%的人担心威胁生命,其次是拖累家庭37.7%,担心事业受阻14.9%。

    关于“一旦得了大病会依靠哪种方式”,医疗保险有68.4%的选择率,47.2%的人选择自己存钱或向亲友筹钱,其余依次是商业保险、社会救助,还有6.7%的人表示没办法。

    在第五项“得了大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中,“没钱治病”优势明显,有59.2%的选择率,第二位“各个大夫说的不一样”占26.3%,其他依次是住不进医院、不知去哪个医院、托人找大夫给红包。
, 百拇医药
    下面一个选项印证了“钱多不愁”的道理——当问到“手头有多少存款才不会担心得大病”时,38.8%的人认为要80万以上,26.0%的人认为30万~50万,24.5%的人认为50万~80万,10.7%人认为10万~30万就行。

    在最后一项“现在的医保制度中,哪点觉得最不方便”中,手术和一些药物不属于医保范围获得54.2%的选择率,其次是报销额度45.4%,定点医院22.4%,区域限制21.8%和报销手续19.1%。

    最突出印象:缺钱

    “我的一个突出印象就是:老百姓对大病的支付能力非常有限。”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黄峻说,我国现在很多慢性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如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但另一方面,老百姓的生活刚进入小康,“承受不起风吹草动”,几万元的大病就足以使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因此,26.5%的人经常担心生大病、最多的人因为经济原因担心生大病也就不足为奇了。无论是担心得大病的原因还是大病就医的困难,对金钱的担忧都“遥遥领先”,而大部分人担心因病致贫和认为80万以上存款才“放心”。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副院长告诉记者,以城市居民最担心的癌症等疾病为例,“由于缺乏防病意识,很多患者发现时都到了晚期。这时往往只能通过治疗延长生命,而这种延长是以金钱为代价的。比如晚期肺癌要使用全身化疗、分子靶向和辅助药物治疗,花费几十万元很正常,上百万元的也大有人在。对普通家庭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甚至无法承受的负担。”在黄峻院长看来,致死、致残的疾病都是大病,不但消耗金钱,而且影响到家庭收入以及生活水平。

    那么,48.3%的人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存钱,是否是一个稳妥的做法?石远凯副院长认为,一般城市居民认为,存钱买了房子、解决了孩子教育问题,余下的钱就该用于生老病死了。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朱铭来教授从风险角度分析认为:最多的人选择80万以上存款,说明大家存在风险意识,但大病不是随便扛得起的。对于这种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风险,必须有一个分散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医保、商保、社会救助的共同努力。黄峻院长的话更直接:老百姓为了大病“未雨绸缪”是出于“传统惯性”,但过于依靠这种办法并不妥当。在现代社会里,大病保障不能靠人们“自行解决”,医保必须发挥更大作用。
, 百拇医药
    百姓对医保既期盼又没信心

    调查中,有几组看似矛盾的数据:生了大病,医疗保险是“最受欢迎”的依靠方式,选择率为68.4%,远远超过47.2%的自己筹钱和19.3%的商业保险。但是,依然有40.64%、24.60%的人已购买和准备购买商业保险,48.3%的人为健康存钱——在专家们看来,这样的数字并不矛盾,而是反映出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老百姓对医保既充满期待,但也缺乏信心。

    石远凯副院长表示,经过这些年,我国的医保制度和覆盖范围在不断进步,保险比率也在增加。但是和医疗的实际状况比起来,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医保保的都是基本药物,新药往往不在范围内,偏偏这些药大多效果最好、价格也高,其费用只能由患者自己承担。朱铭来教授告诉记者,最初社保规定的是当地平均年工资的4倍,后来各地依据自身情况又有上浮或调整。但是,由于额度、范围的限制,这部分钱满足不了大病医疗的需要,比如移植、动脉搭桥手术等,因此,老百姓只能“自谋出路”。

    但这条路现在看来是越走越远。黄峻院长表示,现在老百姓对医保的抱怨确实很多,希望自我负担的比例能下降。可是国家卫生投入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降1个百分点,百姓承担比例却不断增加,如今已接近60%,而从全球来看,一般应在30%以下。不过,虽然现实状况催促着老百姓不断为自己加码,但医保是国家承担,人们终究对此充满期待,因而,68.4%的比例更多应是一种期望,而非现实。更重要的是,几位专家都提到,这次调查针对的是城市中等收入人群,他们的意见可以说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百拇医药(吴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