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428945
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刺激和记录技术改进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大鼠,,诱发电位;,躯体感觉;,大鼠,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改进传统的大鼠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刺激和记录技术。 方法 SD大鼠16只,体质量(225±25)g,随机分为传统SEP检测组(A组)、改进SEP检测组(B组),分别记录比较所得SEP波形。 结果 B组检测到稳定的标准SEP波形[P1波潜伏期(11.85±0.23)ms,N1波潜伏期(23.13±0.73)ms,P1N1波幅(0.21±0.05)mV],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改良SEP刺激和记录技术创伤小,更适合于慢性动物实验研究。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大鼠

    成体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其中脊髓传导功能评价多采用行为学方法,但此类方法均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诱发电位是指躯体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所记录到的锁时电位变化,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一定的皮层代表区、一定的波形三个特征,在评价神经传导的完整性和功能性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能。传统的诱发电位检测技术需暴露大脑皮层和坐骨神经[12]。笔者改进大鼠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刺激和记录技术,对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所得波形的稳定性,以期得到一个客观的衡量神经修复水平的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雌性SD大鼠16只,体质量(225±25)g[动物准字号:SCXK(沪)20030002,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