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2967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缺血足32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第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缺血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缺血足,1资料和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缺血足的临床意义。 方法设置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名,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应用西医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干预组患者除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了大量活血化淤、清热解毒的中药内服外敷、中医推拿按摩等方法,根据两组疗效来判断糖尿病缺血足的干预效果。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用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缺血足的早期治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缺血足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意大利医学会对1 107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进行为期8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最终结局是:溃疡、截肢、死亡。据国内文献报道,1985~1995年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糖尿病研究中心收治糖尿病人1 817例,其中合并肢端坏疽527例,占住院糖尿病人数的29.0%,50岁以上占87.1%,60岁以上占52.6%。1992年受中华糖尿病学会委托,空军总医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对1980~1991年全国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资料完整的15省市29所医院,共累计糖尿病人门诊人数82 487例,住院糖尿病人16 176例,其中合并肢端坏疽病人2 000例。从资料分析,10年间我国糖尿病并发肢端坏疽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比非糖尿病人高20~30倍,50岁以上高达40倍。糖尿病足坏疽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这一概念是由Oakley于1956年首先提出的。1972年Catterall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且合并感染的足,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1]。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时,伴发周围神经病变和神经植物病变,周围神经导致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肌肉萎缩、骨骼变形,痛、温觉减弱或消失,被外伤或自伤组织破坏感染。植物神经病变导致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组织缺血脆裂而感染坏死。神经病变的存在使机体局部组织经常暴露于危险之中,遇到外伤可导致肢端坏疽,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加重局部组织的坏疽感染。对糖尿病缺血足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