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43074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多发性骨髓瘤;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培养的,,多发性骨髓瘤;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培养的,1材料和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方法 用塑料贴壁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或者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分离途径,建立体外培养技术,从MM患者外周血中获取DC。 结果 (1)在含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V)中,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 2 培养箱中培养5~7d,可获得具有典型DC形态学特征的细胞。2种分离途径得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n=5,P>0.05)。(2)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自体抗原呈递试验证实,MM患者外周血来源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呈递自体抗原的能力。外周血来源DC培养5~7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部分细胞表达成熟DC特征性标记CD1a,部分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及CD86,高表达HLA-DR分子,几乎不表达单核细胞特异性标记CD1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或/及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加入培养体系并不增加MM患者外周血DC得率。免疫表型也无明显改变。提示DC来源于PBMNC中单核细胞,而非CD34 + 造血祖细胞。 结论 贴壁分离法及免疫磁珠法均可获取充足数量的DC。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培养的

    多发性骨髓瘤(MM)因其病程相对迁延呈进展性,且每例患者均有独特肿瘤标志或肿瘤相关抗原(独特型Ig),因此是最适的免疫治疗模型,特别是以树突状细胞(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近年来,国外已开展以DC免疫治疗MM的临床研究。Hart等研究显示,在MM患者负载自体独特型抗原(Id)组分的单核细胞来源DC(MDDC)可刺激机体产生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相应抗Id抗体生成 [1] 。可以相信,以DC疫苗结合转输Id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过继免疫治疗途径,配合传统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提高MM患者治疗效果。鉴于此,笔者以贴壁分离法及免疫磁珠法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及鉴定DC,检测其功能特征,为构建CTL诱导体系打下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5例MM患者及2名健康志愿者为2004年1~8月本院住院患者。MM诊断符合文献[2]诊断标准。

    1.2 DC分离培养 参见文献[3]。调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浓度约(3~4)×10 6 mL -1 ,取5mL加入T-25塑料培养瓶。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 2 孵箱中培养。2h后,以37℃的无血清培养液AIM-V轻洗培养瓶去除非贴壁的PBMNC,获贴壁的单核细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1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