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30324
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期
     [摘要] 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医院临床护理和干休所老年患者健康护理的实践,通过实际接触的典型病例,对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进行简要分析,对护理中的有预见性救护、人文关怀、健康指导和心理暗示提出了自己的体会观点,以供商榷。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护士;能力;培养

    护士是医疗工作中最直接与患者打交道的群体,在病情观察、执行医嘱、治疗护理过程中,能最早掌握第一手资料,协助医生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医护质量和救护成功率,不断促进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1 培养护士评判性

    思维重要性的几个实例传统观念下的护士无非就是机械性地执行医嘱,护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实际上护士在医疗及对病患救治过程中,与医生合并共同承担着对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尤为重要,一方面双重把关,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及时发现治疗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实时进行有预见性的急救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痛苦,赢得抢救时间。为强化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我们针对干部休养所医疗和护理工作特点,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对护理思维方式的拓展培养,通过实例验证与实施评判性思维,有效提高了对病人诊断的正确率,为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2 典型病例

    例1:1例头晕老年患者主诉眩晕、乏力1周余,医生经常规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给予颈椎牵引3天后,出现呕吐、烦躁,不能直立行走等症状。护士根据观察,提议医生给患者进行CT检查,急诊CT示颅内多发性肿瘤,进一步检查发现为肺癌脑转移。1星期后患者烦躁并呈浅昏迷,即改变治疗方案。病例分析:老年人头痛未经详细检查,未做CT及头部彩超等检查即确诊颈椎病是错误的,根据病情观察,护士有责任提出疑问,可避免继续进行错误治疗,为患者癌症的救治赢得时间。例2:患者,女,71岁,因眶上神经痛就诊。当时患者血压150/90 mmHg,但经详细询问患者平时血压值为80~110/50~60 mmHg,这种情况在老年女性患者中就应视为高血压,但未引起医生重视,被诊断为神经炎给予肌注维生素B12 0.5 mg肌注。1周后患者在家中洗澡时,因突发脑出血昏迷。在此病例中,护士若能根据自己的判断,为医生提出正确建议,或许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护士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病情危急情况下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例3:患者,男,82岁,确诊肺癌1年未行根治切除术,经治疗、化疗治疗后病情平稳,不咳嗽,无胸痛或咳痰,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正常。但经护士细心观察发现老人生活规律变化,排便时间增长,夜间睡眠差。尤为明显的是患者出现语言混乱,应答不正确,识人错误等现象。在全面仔细观察后护士提议医生给患者行CT检查。急诊CT示病人肺癌已广泛转移,转移到脑,形成多发性颅内肿瘤,这是造成上述意识模糊、言语错误的原因。转移到盆腔,形成盆腔多发生性肿瘤,这是形成患者排便不畅,排便时间增长的原因。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仅为意识障碍和排便不畅,而自身未感不适。对于老人一旦出现生活规律变化,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常是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也无明显不适。而护士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最主要的是护士评判思维能力的提高,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助。

     3 体会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现代医学对护士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打针、发药等机械性执行医嘱方面,它要求护士应注意配合医生主动护理、参与治疗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护士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要加强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强化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护士在平时和急救工作中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患者实施有预见并有效的救护,为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此外,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计划性、有效性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护士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对患者关爱、精心护理、态度和蔼亲切,动作沉稳、技术娴熟。在抢救病人时要有计划、有重点、方法得当,认真学习危重症急救患者有关知识及各种抢救技术,主动关心患者、观察患者,更好完成救护任务。例如,对于突发脑出血的患者,应避免搬动对颅脑造成的震动,以使出血灶稳定不扩散,让患者就近侧卧,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有发热现象应给予头部冰敷,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情况,并尽快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果缺乏经验,不加思考任意搬动患者,不注意呼吸道畅通等都会导致抢救失败。(3)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求护士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自身疾病应注意的问题,如饮食起居、锻炼等的安排,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暗示,促进医患配合。

    ( 作者单位: 230037 安徽合肥,总参四部合肥离职干部休养所

    (本文编辑:周 蕊), http://www.100md.com(王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