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4291
丁基胶塞的混乱江湖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5.09
     前不久,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丁基胶塞行业研讨会,如何摆脱行业困境与恶性竞争成为焦点话题。

    在研讨会上,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发出警示:丁基胶塞行业在经历了投资热潮后目前全国已有42家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大输液企业对玻璃瓶产量的缩减将加大丁基胶塞的市场压力。

    而与此同时,记者从西氏医药服务公司(全球主要的注射性药物标准化部件和系统领域制造商)中国区域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西氏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正处于开工前的紧密准备当中,将于6月份正式动工。

    产能过剩 低价竞争严重

    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号)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监督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4〕391号)明确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药品采用普通天然胶塞包装,其中注射用青霉素和基础输液类产品有半年的过渡期,从7月1日开始全面换用丁基胶塞。
, 百拇医药
    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丁基胶塞行业近两年快速发展,产能迅速放大。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问题。根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相关统计,目前,全国的丁基胶塞企业已经从最初的不到10家发展到42家,年产能达到250亿只,出现了供需结构严重失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半停产或停产,资源浪费严重等情况。

    一方面是丁基胶塞产能的迅速扩大和低端产品的过剩,另一方面却是大输液行业走向低迷。据了解,经过两年的市场风雨洗涤,目前原定价0.25元一只的普通丁基胶塞现在售价不到0.15元;曾沸沸扬扬通过行业自律提价的大输液产品,原来每瓶定价1.5元,现在也不过卖0.8元。

    业内人士透露,在惨淡的经营之下,不少输液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原来26、28型胶塞两个型号间派生出多个型号,而胶塞企业则不得不因此增加几万元一副的模具投入,负担沉重。为保住销售,有的企业甚至亏本销售。

    行业亟待整合
, 百拇医药
    “根据公司总部宣布的计划,未来5年西氏将投资8000万美元用于医药包装部件的中国地区生产,其中包括丁基胶塞。”西氏医药服务公司中国区域经理华雄告诉记者。

    这种现象极富戏剧化,一方面是国内的丁基胶塞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和低价竞销严重,另一方面是跨国医药包装生产企业即将投资建厂。记者了解到,不仅西氏公司制定了建立中国生产工厂的时间表,另外几家国外丁基胶塞巨头都有意在华建厂,这无疑将对国内的丁基胶塞行业造成冲击。

    这些跨国医药包装生产巨头的中国建厂计划表明,他们瞄准的是众多跨国药企相继在中国设厂或扩大产能带来的市场机会。业已占据国内丁基胶塞高端市场的这些厂家,将可能继续扩大在华的市场份额。

    在种种因素作用之下,国内丁基胶塞行业的整合就变得日趋紧迫起来。江阴兰陵瓶塞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国平表示,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一般都只有几家大型的丁基胶塞生产企业供应市场,在这样的行业结构下,生产能力集中、标准化程度高、资源使用有效率、安全质量有保证、技术开发有后劲,也易于主管部门监管。“残酷的市场竞争正推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未来胶塞行业的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华国平强调。

    事实上,在胶塞企业众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残酷的市场竞争已经开始推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据了解,丁基胶塞行业已出现了例如华强科技公司和江阴兰陵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华强公司已经于2005年开始在株洲和宁波设置生产基地,专门进行粉针胶塞的生产,异地生产一年多以来,生产胶塞近10亿只。而兰陵公司的产品除了在国内销售,还获得了众多外贸出口产品订单,今年的外贸创汇目标是300万美元。, 百拇医药(钟可芬 实习记者 马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