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观察评论
编号:11448920
洋中药与传统中药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0日 《生命时报》
     回归自然、崇尚天然植物药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新理念。中国是中药的发祥地,然而据调查显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中药里,有20%属于国外生产的洋中药。而另一项统计表明,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160亿美元,其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品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占7%,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仅占5%左右。国内市场每年从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地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这些洋中药正在一点一点地吞食传统中药的地盘。它的优势在哪里,面临进口和国产中药,我们到底该选择哪一种?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什么叫做洋中药

    问:现在关于洋中药的说法很多,到底什么是洋中药呢?

    胡随瑜:洋中药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就拿人们广泛使用的“美能”(甘草甜素)来说,它就是日本人开发生产的一种治疗肝病的洋中药。一般认为,凡是用中药生药或中药成药为原料,在国外加工生产的中药制剂,都可以称为洋中药。洋中药最早出现在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近年来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发展洋中药和植物药的势头很猛,金纳多(银杏黄酮)、治疗血管发炎的外用药利百素等,都是德国生产的。此外,有些国外厂商也会采取和国内合作的方式开发、生产洋中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洋中药品种并不多,即使在一些省级大型综合医院,一般也不过20多种。有些洋中药的销售额很大;有些则由于价格高,或者疗效不明显,就逐渐被淘汰了。很多老百姓往往辨别不清哪些是洋中药,哪些是传统中药。

    李振吉:传统中药认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植物药、天然药就是中药。但随着传统中药研发的现代化,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断被发现,中药的概念也日渐模糊。洋中药基本上是根据中医药理念,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开发的。

    刘耕陶:国外厂商对中国传统中药进行提纯,生产提取物,这是司空见惯的情形。比如中国自古就有青蒿治疟疾的记载,但后来研究发现,青蒿之所以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其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在此基础上可生产出新的中药。

    论药效,洋中药比不上传统中药

    问:洋中药和传统中药有什么区别?

    胡随瑜:相对于传统中药,洋中药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剂型新、单用剂量小、使用简便。就拿颗粒剂(国内称作免煎剂)来说,它的出现使中药的服用不需要煎制,用开水一冲即可,大大方便了病人。此外,洋中药往往是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由于国外生产工艺水平高,这些有效成分的纯度比较高。如银杏胶囊,中国是产银杏的大国,但银杏类药物生产最多的国家却是德国,他们对银杏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加工做得最好。

    不过,从疗效上来说,洋中药不见得都比传统中药制剂好。有些病人有贵远贱近的心理,认为国外的东西就比国内的好,事实上并非如此。洋中药往往选择单一药材,很少使用复方剂型。由于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赋形剂(如淀粉之类),有时甚至能占到70%以上,造成有效成分含量少,因此药效不一定比传统中药制剂好。

    从国内药厂的情况来看,中药开发由于周期长、投入大,厂商开发中药新药的积极性普遍不如西药,以至于影响了中医质量的提高和中医国际化的进程。就拿六味地黄丸来说,该药使用的频率高,生产的厂家也不少,过去有蜜丸、水丸等剂型,现在有浓缩丸等剂型。但国内生产的浓缩丸,其纯度与洋中药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

    刘耕陶:由于制作工艺先进,洋中药的成分比传统中药更清楚,因此疗效比较确切,针对性强,这是它的优势。传统中药的特长是治疗慢性病,它的一些整体理论,如滋补、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等等,是西医所缺少的,也是洋中药所不具备的。

    李振吉:洋中药包装好、纯度高,因此被一些厂商炒作得很厉害,但其疗效的临床效果还是有待观察的。由于洋中药只提取了中药的有效成分,并不是在中医整体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其药效不如传统中药。另外,传统中药还有一个优势是,有些经典的药方,在进行药理学研究时,很难、甚至找不到它的有效成分。对于这些药物,洋中药就没法仿制,失去了其用武之地。

    洋中药引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问:洋中药大量进入中国,对传统中药会造成什么影响?

    李振吉:目前,国产中医药面临着“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的尴尬现状,中药专利被外国抢注多达1000多项。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关注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采取开发和专利申请相结合的方式。

    刘耕陶:对于洋中药大量进入中国,我一直很担心。洋中药厂商往往是在中国采购中药材或原料提取物,将其分离,通过药理筛选,很容易发现新的有效成分,开发出新药。由于国外技术工艺水平比我们高,如果他们发现的有些成分是我们尚未发现的,就会造成资源流失。对于这种潜在的危机,我觉得可以采取与国外厂商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这有点类似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双方共同享有知识产权。国内企业再也不能单纯卖原料了,对于有些名贵药材的标本和基因,更应该加强保护。

    胡随瑜:中药在知识产权领域需要保护的内容很多,包括处方、制剂工艺以及药物有效成分,都要尽可能地采取专利的方式进行保护。政府和企业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尤其是企业,眼光要长远,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有专家认为,最令人担心的是对中药秘方保护的冲击。由于中药秘方及专利保护意识的淡薄,目前中药配方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免费大餐”。如日本生产的汉方制剂,处方主要来自中国,但其生产的洋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达到80%。

    传统中药必须加快发展

    问:传统中药怎样才能摆脱洋中药的威胁,保持自己的优势呢?

    胡随瑜:洋中药大量出现,将使我国现代中药的研发变得更为紧迫。要想在与洋中药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不断发展我们的中医药工业,其具体做法:一是评价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制剂,乃至洋中药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二是要控制好原材料,不能一味地为了增加外汇,大量出口原材料;三是要对病人进行科普宣传,让他们明白传统中药和洋中药的区别在哪里,增强病人对中药制剂的选择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传统中药和洋中药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竞争优势主要在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质量要提高,价格要降低,才能把洋中药比下去。从洋中药的现状来看,它主要是单位药,复方药很少,因此,研发复方中药制剂也是我们的优势,应加大投入。

    刘耕陶:随着市场的开放,中医药走向国际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因此,它也应该按照国际标准来发展,将中医药和西医的特点结合起来。我国中药企业虽然有千余家,但是真正上规模、符合国际生产标准的企业还太少,这主要是因为无法从源头和生产等方面保证实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无法在药理及药的成分上有一个量化标准。而对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中药企业来说,它们每年在科研开发上的费用占到产品销售额的30%左右,保证了其产品顺利通过各种国际认证,这也是洋中药能够“叫板”传统中药的实力所在。中药在临床方面的验证,现在已经不能只靠一些老中医了,只有将其标准化,才能让更多的人,比如西医大夫也能用它来治病,让它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