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47189
学前儿童的性心理行为及性心理卫生教育
http://www.100md.com 《中国学校卫生》 2007年第3期
性心理发育;卫生教育;儿童,学龄前,,性心理发育;卫生教育;儿童,学龄前,【关键词】性心理发育;卫生教育;儿童,学龄前,1学前儿童性心理行为的突出表现,2性心理卫生教育及干预,3参考文献
     【关键词】 性心理发育;卫生教育;儿童,学龄前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体各部的发育和成熟中,人的性生理发育和成熟相对较晚。学前儿童的性生理还远未发展起来 [1] 。那么,学前儿童到底有没有性心理或行为呢?有人认为,婴幼儿有对性的关心、探求和疑问,没有性意识的基础,纯粹是对知识,就像对“天为什么要下雨”、“鱼儿为什么会游泳”等现象的好奇一样,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幼儿有性行为。现代性学研究至今没有证实婴幼儿有性意识,从心理上说,婴幼儿并没有形成性意识;但从行为和发展来看,婴幼儿期的性心理现象是存在的 [2] 。

    笔者认为婴幼儿的性心理和行为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所以,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1 学前儿童性心理行为的突出表现

    1.1 性别角色认同障碍 学前时期是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时期。正常儿童3岁左右出现性别意识,即识别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喜欢与同性幼儿一起玩,同时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绝大多数孩子在这一年龄段都能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同时在家庭和周围环境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3] 。如果在3岁时性别自认紊乱,即形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以后就极难改变 [4] 。

    所谓儿童“性别角色认同障碍”,就是有些儿童对自己的性别意识、言语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上爱好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其直接结果就是男孩女性化和女孩男性化,这给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有的要做变性手术等 [2] 。

    形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就先天因素而言,根据胚胎学的研究,在胚胎期,性腺结构发生初期是倾向于形成女性器官卵巢的,心理学家曼内称之为“夏娃原理”。只是由于男性细胞中Y性染色体的作用,产生男性性腺和胎儿雄激素,才使住苗勒氏管的结构(女性外生殖器的前身)退化,并在胎儿雄激素的进一步促进下,使男性化内生殖器得以形成,并使大脑男性化。如果缺乏胎儿雄激素,就会自胎儿时期开始引起男性大脑女性化,从而造成自认的障碍。就后天而言,儿童性心理卫生学家约翰·莫尼认为:人的性别倾向有3种,即同性的、两性同体的和异性的。在人出生之前,某种同时具有男女2种性别的特征和气质就已植根于婴儿大脑之中。这些特质或气质或许有利于确立3种倾向之一,但这些特征和气质所具有的二价染色体太多,以致于不能决定绝对排斥或恒定保持同性、异性或两性均存状态。决定3种状态取舍的 基本因素是出生后儿童生活的发育时期,特别是婴儿后期到幼儿初期的几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