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1402
精神障碍“传染”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21日 73(总第3381期)
     在心理咨询门诊,常有患者家属提出这样的问题:精神病传染吗?我们的回答是:精神病本身非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在临床上有两种精神障碍分别具有感应性和暗示传播性。

    前者称为感应性精神病。原发者和被感应者往往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多为长期相处、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如母女、姐妹或夫妻、师生等。他们相互关怀、体贴,相亲相爱,甚至相依为命,不仅有着共同的生活体验和背景,而且还有相同的需要和愿望。原发者多为长辈或年龄较长者,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较高,性格多坚强;被感应者则多处于从属和依赖的位置,文化程度多偏低,原发者在其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尊严,因而易被感应引起共鸣。

    感应性精神病的症状以较为系统的妄想为主,如被迫害妄想等。妄想内容多与现实相接近,内容不是很荒谬,也比较容易被人理解,不像精神分裂症那样不可理喻。妄想内容比较固定,且常支配患者的行为,并有相应的情绪流露。原发者和被感应者症状相同或相似。原发者发病在先,病程多为慢性;被感应者后发病,病程相对较短。针对妄想内容,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适宜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当原发者症状缓解后,被感应者也可会逐渐痊愈。若将被感应者与原发者隔离,被感应者的症状也可随之减轻或消失。总之,此症预后较好,不遗留人格改变。

    后者称作癔症集体发作,又称流行性癔症,同时患病例数较多,常发生于在一起生活的人群中,如学校、教堂等公共场所。起初有一人出现癔症发作,周围目睹者精神受到感应,相继发生类似症状。由于人们对这类疾病性质不了解,常在群体中引起广泛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在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影响下,使癔症在短期内“暴发流行”。这类癔症发作大多历时短暂,表现形式相似。将患者,特别是初发病例隔离起来,给予暗示心理治疗等,“流行”即可迅速控制。

    流行性癔症常发生在学校,如学生们在进行预防接种时,精神比较紧张,当某个易受暗示的学生由于过度害怕而发生眩晕、肢体抖动或抽搐等,其他学生,甚至是还未注射的学生也会相继发生类似症状。虔诚的宗教信徒在教堂内祷告时,神秘紧张的气氛亦为癔症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此类患者以年轻女性为多,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月经期以及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者,较易发病。一般病程较短,言语暗示性治疗效果较好。

    这两种精神障碍具有的感应性和暗示传播性,但不是传染性,人们不必担心。长年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医护人员,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就是精神病不传染的最好例证。

    文/王玉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