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7765
哺乳期用药当心伤了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24日 《当代健康报》 2007.05.24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李延斌

    最近,澳大利亚Illett等报告了1例正在哺乳的30岁的妇女因乳腺感染而接受丙磺舒和头孢氨苄治疗,引发所喂养婴儿发生严重腹泻,经分析证实丙磺舒和头孢氨苄可经乳汁分泌,通过吃奶对乳儿造成的危害。引起人民对哺乳期妇女用药对乳儿安全的高度重视。

    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对乳婴产生作用;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稚身嫩的乳婴来说,其祸害甚大。所以,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更谨慎。

    乳汁中的脂肪含量高于血浆,因此,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和分子量较小的药物均易穿透生物膜进入乳汁。当药物的分子量小于200D时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就接近母体内的血药浓度。个别的还会高于血中的药物浓度。如红霉素在乳汁中的浓度就高于血中浓度4~5倍,硫氧嘧啶(抗甲状腺药)还高于血中3~12倍。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还会以被动扩散的方式从母体血转运到乳汁中。乳母服用的药物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浓度。
, 百拇医药
    所以,哺乳期妇女服用时应警惕对哺乳儿的危害。例如哺乳期妇女服用吲哚美辛引起婴儿痉挛,应用溴化物引起婴儿倦睡和皮疹等。乳母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和口服抗凝药时可能损害乳儿的凝血机制,发生出血倾向,潜伏较大的危险性。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氯丙嗪等大部分药物可从乳汁中分泌出来,但浓度较低,乳汁中排出的药量不超过日摄入药量的1%。而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甲恶唑、卡马西平、地西泮、苯巴比妥和异烟肼等分子量较小或脂溶性较高药物,从乳汁排出量较大,可使新生儿体内血药浓度达到或接近母体血药浓度。

    已知哺乳期禁用和慎用的药物包括溴隐亭、可卡因、异烟肼、环磷酰胺、环孢素、麦角胺、柔红霉素、甲氨蝶呤、丙硫氧嘧啶、四环素类、阿司匹林、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泼尼松和溴化物等等,这些药物会直接影响乳儿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导致婴儿体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即使是乳母使用的是吸入剂、阴道栓剂、滴鼻剂或点眼剂、外用软膏或霜剂,也有可能因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乳汁分泌。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在乳汁中浓度较高,会使婴儿听力受损,应禁用。
, 百拇医药
    有些药物虽然在乳汁中含量很少,但其危害却很严重,尤其是乳母服药量较大时,更不可忽视。如吗啡可使儿童窒息。氯霉素可抑制乳儿造血功能。四环素可致乳儿牙质改变。链霉素可影响乳儿听力。磺胺药物可引起乳儿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苯海拉明、异丙嗪可使乳儿昏睡。抗癫痫药可使乳儿发育迟缓。痢特灵可使乳儿溶血。阿托品可使乳儿颜面潮红、啼哭不止。酚酞、大黄可使乳儿腹泻。抗癌药物会随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引起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下降。皮质激素、黄体激素均应禁用,因可由母及子而使宝宝出现黄疸。

    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可能使母亲退乳,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轻易服用。有关研究表明,妇女在妊娠哺乳期应慎用外用药(杀癣净、百多邦软膏、阿昔洛韦软膏、糖皮质激素等),因为一些外用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损害胎儿或乳儿健康。

    所以哺乳期妇女用药更要谨慎,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用药方式,选用乳汁排出少、相对比较安全的药物。即是外用药物,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最安全的办法是在服药期间暂时不哺乳或少哺乳。

    哺乳期妇女必须用药时,除注意慎重选择进入乳汁少的药品外,用药时间应选择在哺乳刚结束,与下次哺乳间隔4个小时以上,或者考虑暂时采用人工喂养的方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