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1259
让中医“老树”开出“新花”——记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梁晓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28日 77(总第3385期)
     在现代医学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传统中医学受到严峻挑战的今天,怎样发展中医学科,让传统医学更好地为现代人服务?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梁晓春教授用自身的成长经历与从医体会告诉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更新中医理念,选好优势病种作为发展方向,将现代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医永葆青春。

    ■选定优势病种深入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癌症病人由于恐惧手术和放、化疗痛苦,而期待中医能给予奇迹。梁晓春教授总是诚恳地告诉病人,中医目前还不能治愈肿瘤,它只能通过调理人体环境,提高病人对放、化疗的耐受性。梁晓春教授认为,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有其优势,但不能对所有的病都大包大揽,中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临床中要找到适合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大有所为”。

    1978年,梁晓春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后,分到了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工作,此后的10年,她一直跟随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临诊学习,是祝老唯一的研究生。早在研究生期间,她就对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益气养阴活血方”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该经验方在降糖的同时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对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由于多年跟随祝老对糖尿病进行的潜心研究,梁晓春教授看中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广阔前景。她发现,西医在降糖方面的药物这些年虽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但一些西药的毒副作用却无法避免;而中医重在“调”,正可以避免西药的副作用。而且,对于糖尿病的一些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目前西医尚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中医也可以通过“调理”来减轻症状。因此,梁晓春将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作为自己的主要专业方向,逐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70岁的徐老伯患糖尿病已6年,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在北京协和医院求医时,从内分泌科转到了中医科。梁晓春对老人进行了认真检查,根据老人脚趾发黑发凉,麻木疼痛,舌尖红,舌根部苔黄腻,脉滑,诊断其为消渴、脱疽。梁晓春认为,脱疽是消渴病兼症中的重症之一,治疗时既要注重温阳通脉治其本,又要解毒止痛以治标,内治外治相结合,才能奏效。她根据老人的病情,辨证为肾虚血瘀型。给予内服汤药、外用药液泡足10多天之后,诸症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0剂后,老人足趾肤色正常,疼痛明显缓解。后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 百拇医药     在梁晓春的带领下,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而且,梁晓春还和协和医院糖尿病组的医生们一起,研制出了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成药,既方便了患者用药,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9年~2000年在美国留学期间,梁晓春教授发现国外在糖尿病脑病方面已有深入研究,而中医领域未有人涉足。根据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认知能力下降的情况。为此,梁晓春教授又开始和她的同事们从补肾健脑的思路向这一全新领域进军,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将“辨证”与“循证”相结合

    在多年承担协和医院院内各科会诊、外宾及高干保健会诊和院外会诊中,梁晓春教授发现,西医大夫在研讨病例时总是“根据国际、国内最新文献资料”,而中医大夫却在说“古人云”、“古书记载”,她越来越感觉到这当中的差距: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壮大,在竞争中生存的,固步自封只能使自身逐渐走向衰亡。其实,早在金元时期就有学者提出了“古方今病不相能”的见解,在当时引起了学术争鸣,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难道在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师仍要完全按照古书去诊病,依据古方去医病吗?比如糖尿病,古代称为“消渴病”,根据患者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的“三多”症状,按照“上消、中消、下消”而辨证治疗。可现在多数病人,尤其是早期的糖尿病病人、已服用了降糖药的病人,临床根本没有“三多”症状,那么中医就面临无“证”可辨的尴尬。
, http://www.100md.com
    那么,在现代医学的大舞台上,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拥有一席之地?梁晓春教授说,要使中医药学在新世纪继续为人类医疗保健做出新的贡献,就必须借助循证医学的桥梁,建立科学的、为国际所认同的中医标准化诊疗体系和疗效评价体系,使蕴藏在中医学宝库中的精华得以充分发扬,使之在和现代医学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中医要学习用科学的语言去表达中医的理念,以科学的论据去证实中医的疗效,要能够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把中医药那些宝贵的临床经验,变为具有科学证据的客观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中医的自身水平,而且能够以其客观的证据得到世界的认同,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发展中医学。

    梁晓春提倡一个合格的中医科大夫应该努力使中医理念与发展变化了的生活方式、医学模式相适应。因此,她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善于引导和培养他们进行创新思维,主张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及西医先进技术相结合,以推动中医学现代化发展。她带的两名博士研究生说:“老师与时俱进的思想使我们终身受益。”

    本报记者 杨六香 通讯员 段文利, 百拇医药(杨六香;段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