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0期
编号:11452090
晨起血压波动为动脉斑块不稳定因素 胶原水平低、泛肽蛋白酶体活性高致使粥样斑块更易破裂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3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0期
     意大利Marfella博士等研究发现,存在晨起血压波动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胶原水平较低,且泛肽蛋白酶体的活性较高,从而致使粥样斑块更易破裂。[Hypertension 2007, 49(4): 784]

    该研究纳入60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接受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的高血压患者,其中存在和不存在晨起血压波动的患者分别为28例和32例。研究者对其颈动脉斑块的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与无晨起血压波动者相比,晨起血压波动者的斑块含有更多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人白细胞抗原DR+细胞(P<0.001),以及更高水平的泛肽蛋白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kB(P<0.001),硝基酪氨酸和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亦较高(P<0.01),而胶原及抑制因子 kB-β含量较少(P<0.001)。晨起血压波动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较强的泛肽蛋白酶活性,与炎性依赖的不稳定斑块表型相关。这些数据从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生理水平上说明血压波动与泛肽蛋白酶活性之间具有潜在的相互作用。

    ■ 点评

    日本Jichi医学院Kario教授:晨起血压波动是相关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针对晨起血压波动进行降压治疗,并通过他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使斑块趋于稳定,可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