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7264
养生莫大意 悠然享天年——诸葛亮英年早逝带来的养生借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7日 《当代健康报》 2007.06.0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位众人皆知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忘身”干事业精神和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但是,他54岁就英年早逝,离古人说的“人生70古来稀”的寿命标准相差16岁,不是“寿终正寝”。他英年早逝的教训,是值得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借鉴的。对那些社会精英,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更有极其深刻的借鉴意义。

    借鉴之一:心理要平衡

    心理平衡,养生要先养心,是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外保健养生专家一直强调的首要保健养生理念。自古以来,祖国的一些养生名著对此也早有阐述。我国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就会招来疾病。诸葛亮忠君扶蜀,坚定不移,但是当时西蜀掌握朝权的是无能之君,皇帝阿斗不学无术,无才无德,位不符实。同时,身边还有一帮心术不正,阿谀奉承、唯恐天下不乱的乱臣。这些乱臣造谣生事,挑拨离间,栽赃陷害,坏事干尽,就连被他们称为“相父”、“大智”的诸葛亮也深受其害。诸葛亮一心要干统一大业,呕心呖血,日夜操劳,而那些乱臣又使他深感忧虑,苦思对策,再加上当时正面有强大的曹魏,背后有名存实亡的东吴,又有劲敌司马懿,而西蜀又没有统帅军队善战的良将,敌扰难平。内外交困的境况,使诸葛亮日夜焦虑,心理失去平衡,使他从一个坚强、自信、风趣的统帅,变成感情郁闷,经常垂泪甚至大哭的人。怒、忧、悲、恐使他失去心理平衡,这是他患病的根本原因。

    借鉴之二:劳累不能过度

    诸葛亮雄心勃勃,决心扶蜀统一天下,常常思虑过度,耗精又费神。他晚睡早起,谨慎小心,军中事无巨细,都要躬身自问,整天弄得筋疲力竭。甚至罚20军棍以上的事,他都要亲自处理。诸葛亮肩上的重任和躬身自问的工作态度,使他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身体过度劳累的不正常状态,违背了古人关于保健养生不能“自伤”的告诫。这种过度地劳累,过度地透支健康的“自伤”,如果是短时的或年轻时,还能应付,而中年以后,必然加快衰老的步伐,使他逐步患上大疾,在撤退途中吐血而亡。从现代医学角度剖析,由于过度劳累、上火,诸葛亮中年以后很可能患上了肺结核或肝硬化之类的疾病,因为只有这两种疾病,才会使他吐血导致死亡。

    借鉴之三:要有健康意识

    良好的健康意识是一个人保健养生的先导和基石。诸葛亮身居要职,大智大谋,日理万机,但非常缺乏健康养生意识,健商很低,把健康的大事扔在脑后。他长期不注意劳逸结合,睡觉很少;不注意生活调理,且早饭吃得很少;不练功,不习武,天天忙于公务。他长期咳嗽、食欲不振、全身疲惫,甚至胸痛腹痛,也没引起他的重视,及时就医或休息。最后,导致病情加重,英年早逝,死在率军撤退的途中。 (姜守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