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7027
医德医术共生辉──记西藏昌都地区藏医院副院长向巴格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44期
     藏东雄奇的高山峡谷,康巴人率真的坦荡胸襟作证:自1965年参加工作以来,向巴格来从一名普通藏医到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称号的西藏昌都地区藏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几十年如一日,为继承和创新藏医药事业,为治病救人,默默奉献了40多个春秋。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向巴格来当之无愧!

    医德高尚,切实为病人着想

    如今的向巴格来额头已刻满条条皱纹,心中装着的还总是病人。周围的同事评价他:对任何病人一视同仁,关爱有加,总是一切为病人着想。医院的同志们都说,总看到格来院长躬身端坐在门诊认真地给患者诊病的忙碌身影。

    昌都县城关镇65岁的老人次旺,因患关节炎常年行动不便。到地区藏医院找向巴格来看病时,病情已经恶化。向巴格来不仅在精神上安慰次旺,而且尽可能地照料次旺的生活。向巴格来根据多年经验,采用藏西医药结合的诊疗方法,对次旺给予精心治疗,经过长时间的耐心医治,前不久,次旺甩掉拄了多年的拐杖。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考虑到年事已高,医院党委劝向巴格来注意多休息。可向巴格来老忘记叮嘱,总是加班加点。翻看门诊挂号记录,2006年,他一人就接诊病人9536人次。加上在家里接诊和出诊的,去年他共为1万多名患者看病。在家里看病,向巴格来从不向病人收取费用。问及为患者免费提供了多少钱的药时,向巴格来认真地说:“一些病人来自农牧区,车费就花了不少,买药确实有困难。作为医生为病人分担一点药费是应该的,再说我还有国家给的工资嘛。”“医生要是离开病人就失去了意义”——向巴格来用自己的行动,丰富着他常说的这句话。

    随着向巴格来精湛的医术被渐渐传扬,寻医问药的电话从越来越远的地方打来,向巴格来也和平常问诊一样,在病人登记本上写下对方的姓名、年龄、住址等,并耐心地在电话里询问病情和治疗要求,认真写下对症的处方,再仔细地讲解药的服用方法和日常保健知识,仿佛病人就在他面前。内地一些城市买不到藏药,向巴格来就替患者买好药寄过去。他家里的汇票攒了厚厚一摞。一些患者寄来的药费不够时,他就自己补上。
, http://www.100md.com
    医术高超,探索藏西医结合治疗

    在40多年的藏医生涯中,从背诵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开始,向巴格来不断学习,勤于创新,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传统藏药的制作、加工方法,还积极探索出藏西医结合诊疗的路子。在治疗高血压、偏瘫、胃炎、骨质增生等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很多疑难杂症在他手里一一破解。

    1985年,昌都县城关镇一位61岁的老人突发高血压,导致脑淤血,半身瘫痪,被紧急送到地区藏医院。向巴格来采用口服藏药、放血等传统藏医疗法治疗,使病人挣脱了死亡线。随后,辅以外用藏药擦涂全身,经过5个月的治疗,老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明显下降,最后康复出院。

    熟悉向巴格来的人都知道,在他书房的藏式书柜前摆放着许多小铁罐,里面装的都是常用藏药。他的书房成了实验室。近年来,向巴格来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藏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点滴》,因临床应用价值高,被众多医药刊物转载。他参与编写的《晶镜本草》,对昌都地区藏药材资料进行系统登记和归纳,荣获首届国家民族科技研讨会优秀论著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传统藏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方面,向巴格来做出了很多贡献。
, http://www.100md.com
    培养人才,让藏医事业后继有人

    昌都地区藏医院上下几乎所有年轻医生都有跟向巴格来学习的经历。向巴格来总是把自己掌握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多年总结的藏药配制秘方全部授予徒弟。现在,地区藏医院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达娃扎巴,藏药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布琼都是向巴格来一手带出来的。向巴格来的许多弟子如今成了医院业务骨干。此外,向巴格来还举办多期面向县乡的医护人员培训班,并多次为单位干部职工讲授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知识。

    作为副院长,向巴格来全面负责藏医院的业务管理;作为老专家,他发挥学科带头作用,在建立肝胆、心血管等特色科室、临床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作为一名老师,他把众多弟子引进医学之门,把积累多年的医术、心得无私传授给他们,也把厚实的希望寄予在年轻一代身上。他说自己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希望藏医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藏医事业得以长足发展、代代传承。, 百拇医药(《光明日报》 益西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