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中医漫谈
编号:11457058
陈存仁轶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44期
     最近读了“谈《皇汉医学》丛书”(载本报4月12日8版)一文,颇有感触。文中谈到《皇汉医学》丛书“由香港陈存仁先生编撰刋行”,不禁哑然失笑,要知道陈存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该书也是在上海刊行的。这也难怪,陈存仁先生1949年初迁往香港,内地当然对他不了解了。但是,陈存仁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可算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医家,在近代中医史上也赫然占有一席之地。

    陈存仁(1908-1990年),原名承沅,字颍川,幼年失怙,由伯父资助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参师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还先后拜师于沪上医硕、鸿儒谢利恒、章太炎、丁福保、姚公鹤等,自谓与叶天士一样,先后从师“恰好也是十七位”,且多是大师级名家。1929年开始自设诊所。陈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再加上名师指点,很快成为沪上名医,是上海滩内科名医四大家之一,曾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治好了肠伤寒重病,于氏手书怀素体千字文相赠,二人结为至交。于氏每次到上海,均与陈氏相聚。陈存仁还曾治愈另一国民党元老、国学大师吴稚晖的肠炎急症,并得以“成为吴家的常客”,经常登门讨教,颇有收益。
, 百拇医药
    1929年2月,余云岫等人抛出臭名昭著的“废止旧医案”,妄图取消中医。消息传出,民众愤怨,中医奋争,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争活动,这场活动的发起者之一,正是陈存仁。是他与张赞臣(其父为名医张伯熙)两人首先约请谢利恒、丁仲英、陆仲安、夏应堂等沪上名医商议开展抗争事宜,先后筹划召开了“三一七”抗争大会,会后又组织赴宁请愿团,由谢利恒、陈存仁、隋翰英等五人组成,谢利恒为团长,陈存仁为总干事。谢利恒先生曾经说过:“这次运动是陈存仁首先推动起来的,我需要他来做总干事。”请愿团到南京后,抗争活动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陈存仁作为总干事发挥了中坚作用。事后,当时的卫生部聘请谢利恒和陈存仁为卫生部中医顾问,陈存仁曾撰写《三一七国医节事件回忆录》,谱写了近代中医史上的光辉一页。1948年,陈存仁还被选举为“国大代表”,为上海中医界两个名额之一,另一代表是丁济万,丁甘仁之长孙。陈存仁当年名噪一时,颇有影响,乃至香港拍摄电视剧《上海滩》时,片头上打出“特别顾问陈存仁”的字样。

    陈存仁才气横溢,上世纪30年代即有“医界才子”之誉,1928年一人创办了据说是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专业报——康健报,行销全国。著名医家程门雪曾有诗赞他:“独向医林张异军,眼中诸子只推陈。灵方别有心源得,占尽江南一角春。”当然这主要得力于他本人的坚毅勤谨,“一生除行医外,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写作,从不中辍”。他著作等身,1935年主编了《中国药学大辞典》,该书篇幅与谢利恒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相当,章太炎、吴稚晖、蔡元培、肖龙友、丁福保等名医大家均为之作序、题签,反响很大,与《中国医学大辞典》堪称当时医药典藉双璧。为编《中国药学大辞典》,他规定自己每天写两千字,白天出诊,晚上写书,有时一晚只睡5小时,足足写了4年,总计320万字。该书先后再版27次,出版者上海世界书局为此赚了很多钱。1936年世界书局又邀他编写《皇汉医学丛书》。说来有趣,为让陈存仁充分收集资料,世界书局预先支付一千元大洋,供他到日本购书,为此,陈氏成为“中医界同仁出国第一人”。1937年《皇汉医学丛书》在上海出版,所以无论怎么说,该书都应该是“沪上名医”陈存仁所编,12年后,他才到了香港。陈存仁还著有《中国药学大典》、《中国医学史》、《存仁医学丛书》等,这些才是来到香港以后的事了。在港期间,他行医之余仍勤奋写作。他在香港销路最大的《星岛晚报》上开辟了一个专栏“津津有味谈”,专门谈吃的学问及饮食疗法,提倡在汤菜中加些滋补中药,颇受讲究进补的粤籍人士的欢迎。这个专栏一写二十年,每日一篇,一年365天从未间断。陈氏不收一文稿酬,他希冀的是一种广告效应,名声很快在读者中传播开来,因此来到香港不久,诊务便打开了局面。
, 百拇医药
    陈存仁还是著名的藏书家,与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的编者)、裘吉生(《珍本医书集成》的编者)并称为“江南三大中医藏书家”。他早年便立志广藏医书,每天下午诊余,总要到旧书铺浏览选书,一年工夫竟买遍上海滩,几乎再也买不到未备之书了。1930年打道北京,专程到琉璃厂购书,自谓“等于瘾君子到了云南(大烟产地)”,爱书之情跃然纸上。行前他将自己的藏书编成书目,找到琉璃厂最大一家书店富晋书社,与掌柜交涉,递上自己的藏书目录,然后交待:“凡是目录中没有的,我一律都要买。”气魄可谓大矣。3天工夫,富晋书社掌柜跑遍琉璃厂各家书店,将陈氏书目中未备之医籍全部收来,总共一千多种,其中竟有名医萧龙友寄卖的80多种罕稀之本。陈存仁心中大喜,悉数买下。书款6折优惠,总计花费银洋3150元。其时书店的伙计每月工资不过6元,清华大学教授月薪80多元,一个银洋可买鸡蛋100个,可见陈氏购书何等慷慨。国内买遍,国外再买。1936年后,陈存仁曾先后6次专程赴日本购书,总共收集到日本汉医著作四百余种。经过多年“朝收夕索,亲临拜访,曲意诚求”,共收集各种版本的医籍六千余种,还有三百多种与医药有关的全套报刊杂志,总计算来,近一千万卷,设立了私家图书馆,时人罕有其匹。

    陈存仁1985年移居美国,1990年突发脑溢血而病逝。, http://www.100md.com(张存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