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0046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观念有待加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2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6.12
     本报北京讯 记者徐述湘报道 血管性疾病是导致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重要脏器病变的主要原因,所以,血管健康的维护和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极为重要,可从根本上降低上述疾病的致死和致残后果,但这方面的临床观念仍然相对薄弱,有待加强——这是于6月8日~10日在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探讨的重要内容。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宏宇教授介绍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300多万例,而幸存下来的患者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4%出现重度残疾。研究发现,这些疾病多数不是心脏或大脑器官发生病变,而是供应上述脏器的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和局部阻塞所致。他指出,目前,临床上非常重视严重血管事件的治疗,如对急性心肌梗死采取溶栓、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治疗,以及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等,但对血管病变和功能障碍异常的早期检测重视程度较弱,而后者是维护血管健康的前提,应予以高度关注。

    与会专家们一致表示,应该从重视血管病治疗转向维护血管健康,规范地早期识别血管病变,促进血管健康维护,从而防治血管疾病,降低血管性疾病导致的人群致死和致残率,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谈到检测技术方面,王宏宇教授认为,超声评价肱动脉的反应性(FMD)是目前最可靠的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途径。脉压决定于大动脉和小动脉顺应性,脉压增加是动脉僵硬度升高的信号;沿动脉树传导的脉搏波速度决定于传输动脉壁的特性,脉搏波速度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程度;脉搏波形分析,包括收缩期波形和舒张期波形可用于评价早期动脉功能异常;超声对体表可触及动脉的检测可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横断面弹性改变;踝臂指数即下肢收缩压与上肢收缩压的比值是评价无症状外周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

    在本次会议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ISVH)主席、法国心脏研究所所长RolandAsmar教授与来自我国、日本、英国等国的200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血管炎症及相关标志物与血管病变、负荷超声评价冠脉病变、超声测定内皮功能及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血管内超声、MRI、超速CT等)以及血管病变的药物、非药物干预治疗策略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

    这一会议由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同时也是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