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2923
民族药“三箭”齐发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8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6.18
     民族药与中药同属自然药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疗效独特,随着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日渐增加和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当前,世界医学模式正在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整体医学模式转变。热衷传统疗法、崇尚天然药物已成为健康时尚。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药物的人数占世界人口的近80%,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传统医疗机构,西方草药市场的年增长速度已超过世界药品市场的年增长速度,专家预测,2010年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的国际市场交易额至少要达到2000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益空间驱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把目标投向民族医药的研究开发。但要使民族医药在广大群众生活中扎根,更好地造福民众、造福世界,我们的研发企业要注重三大方面。

    做好理论开发

    历史文化的不同使各民族医药都有独特的体系和应用规律,当今在“现代化”、“科学化”的口号下,传统理论和独特疗法却难以得到应有的继承和发扬,使已开发出来的民族药大部分只能在剂型上进行有限改进,在作用机理等深层理论研究上明显不足。民族药生产若长期脱离自身理论指导和传统领域,就有可能仅仅作为一种植物药(或动物、矿物药)最终变成生产西药的原料。
, http://www.100md.com
    为牢固确立民族医药在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就要大力加强对民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现代化的民族药研究室、实验室、临床研究基地和民族药信息库,保证在生产、销售企业和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内都有熟悉民族医药的专业人才,使医药研究机构在药物理论、配伍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能够以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民族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含量,让更多的民族药进入《中国药典》、《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

    搞好资源开发

    建国以来,我国的民族药药材一直处于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的自然经济状态,没有销售渠道和《收购目录》,生产原料绝大部分来自野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药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资源保护上仍缺乏有力的措施,药材基地建设也欠缺统筹规划。西部省区作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蕴藏的植物药资源占全国药材资源80%以上,有关主管部门要以这些地域为主,成立民族医药资源保护区,对民族医药用植物有计划地种植、开发,对濒危药用生物下搞好抢救和禁用、限用,确保民族医药资源得到有力保护和合理利用。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国家应将民族药原料基地建设和原药材生产纳入GAP轨道,按GAP要求建立药材生产基地,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规模化生产,尽快形成资源特色和产品特色。还要继续加强对民族医药资源的发掘、整理、总结、提高,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域鼓励草医行医、允许草药使用,鼓励有专长的民族医生带徒传授独特的诊疗技术和理论,支持民族、民间医药人员的医疗保健活动,尽可能保留民族民间医药文化土壤。

    加快产业化开发

    民族药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至今,已发展到涉及西部9个省区的150多家企业,一批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民族医药生产,经国家批准生产的民族成药已达900多种,尤以藏药和苗药等发展较快。但和中药、化学药相比,民族医药开发仍暴露出资金不足、装备落后、人才缺乏、生产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等诸多不足,导致丰富的民族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生产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资源优势还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 http://www.100md.com     首先,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搞好民族药物生产销售企业的改制。以扩大整合现有企业为主,严格控制新办企业,提高起点、扩大规模、树立品牌,拓宽资金渠道、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完善研究、种植、生产、经营“一条龙”的民族药产业化体系,组建集研究、开发、生产、药材种植于一身,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营销科、工、贸一体化的民族医药集团,大步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要加大对民族药物的政策扶持。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在政策、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有力扶持,对民族医药企业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贷款优惠政策,在城市医政、药政管理中适当放宽对民族药的准入条件,对民族药产品实行品种保护、优质优价。

    其三,要加快民族药的剂型改革。在单纯的丸、散、膏、丹向胶囊、散剂、丸剂、口服液和外用酊水、喷雾和膏剂、膜剂等多种剂型拓展过程中,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根据民族药物的特点灵活掌握质量标准,搞好新工艺、新辅料、新技术的应用。, 百拇医药(褚玉洁 赵吉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