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全国名中医 > 聂惠民
编号:11462673
聂惠民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经验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51期
     聂惠民教授是著名伤寒学家,第二批、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用经方。笔者有幸成为聂师的学术继承成人,在随诊的三年中,受益颇多。现将聂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案一:光敏性扁平苔藓

    患者张某某,男,32岁,2004年9月24日初诊。

    患者暴露于外的颈、面、双手及下臂痒诊三四年余,某医院诊断为光敏性扁平苔藓,给予雷公藤制剂及皮肤外用药不效。后又辗转于各大城市,中西医诊治疗效不佳,蒙药藏药治疗不效,今年夏季加重。刻诊:患者斑疹以手背部居多,颈及下臂散在,呈暗红色,高出皮肤,瘙痒。患者素脾胃不和,脘腹胀满、返酸,便头硬后溏、眠差、畏寒喜暖、脉沉略滑,苔薄。聂师辨证为胃热脾寒,湿热毒邪蕴于血分,治以健脾和胃,兼清血分湿热毒邪。处方:法夏10g,黄芩10g,黄连10g,干姜5g,党参15g,煅瓦楞30g先煎、生苡仁30g,生草6g,当归10g,连翘10g,生白术10g,防风10g,蝉衣10g,炒神曲15g。十四剂内服。苦参30g,徐长卿30g,丹皮15g,连翘20g,七剂外洗。
, 百拇医药
    10月12日二诊:皮疹仍痒,但胃脘转和,腹胀减轻,便已成形,舌苔脉象同前。仍以前法进退。上方加白茅根15g,十四剂内服。外用药连翘量加至30g,加防风15g,生草10g,生苡仁30g,蝉衣20g。服用七剂后,皮疹痒止变平,皮色转和,胃脘偶有胀满,脉沉弦。上方去防风,黄连量减至3g,加香橼皮10g,藿苏梗各10g,砂仁6g后下,十四剂内服。外用药继用上方。调理月余,至今未发。

    按

    综观前面医者的处方治疗大多采用苦寒清热凉血解毒之品,不仅皮疹没有减轻,反而脾胃不和加重。聂师在本案的治疗上,以脾胃为本,主要采取了调理脾胃,兼以清解血分热毒,内外同治之法。根据病人脘腹胀满、反酸,便头硬后溏、畏寒喜暖,以半夏泻心汤清胃热,温脾寒;生苡仁、生白术健脾运湿;炒神曲健胃消食;煅瓦楞制酸。因为本病毕竟是湿热毒邪蕴于血分,故用当归活血和血;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连翘清热解毒。另以苦参、徐长卿、丹皮、连翘清热燥湿解毒止痒外治,以此内外兼治之法调理月余,皮疹痒止变平,皮肤光滑。
, 百拇医药
    案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张某某,男,12岁,2005年1月7日初诊。20天前,外感发热,去西医院诊治。被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收入住院治疗。入院期间WBC总数一直较高,最高时达74.7×109/L,嗜酸性粒细胞最多时达94%,经过对症、抗炎等治疗,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WBC总数仍在14.7×109/L,嗜酸性粒细胞仍达80%,故求出院前来向中医求治。刻诊:病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咽赤,纳少,脉细弱,舌红苔薄黄略厚。证属外邪袭表,余热未清。治以清余热,利咽喉。治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生草5g,桔梗10g,川贝8g,柴胡10g,黄芩10g,茅根12g,双花12g,连翘10g,败酱草6g,生芪10g,炒三仙各12g,太子参10g,杭芍10g,生牡蛎20先煎,7剂。

    2005年9月30日复诊:服上方后,体力渐增,纳转佳,WBC总数降至10.8×109/L,嗜酸性粒细胞降至27%,仍用前法。上方去败酱草,加赤芍10g,生栀子10g。
, http://www.100md.com
    服前方14剂后,身体各个方面继续好转,WBC总数降至7.9×109/L,嗜酸性粒细胞降至15%,仍用前法。上方去双花、生栀子,14剂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病。

    按 当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大于5%,绝对值大于0.5×109/L时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常见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但也有经反复检查而原因不明者,本患者即是。患者在某大医院进行了各种检查,原因未明,只能进行对症、抗炎等治疗,然效果不佳,故求出院前来向中医求治。聂师根据病人20天前曾患外感,现面色萎黄,乏力,咽赤,纳少,脉细弱,舌红苔薄黄略厚,辨其属于外邪袭表,余热未清。治以清余热,利咽喉。聂师认为病后余热未清,其正气已虚,小柴胡汤扶正祛邪,可以清解余热。方中柴胡、黄芩、太子参、生草,为小柴胡汤主药,扶正祛邪,疏利气血;双花、连翘、败酱草,茅根清热解毒;桔梗、川贝、生牡蛎与生草相合,清咽散结;生芪、杭芍助太子参补气益阴;炒三仙和胃消食,七剂后就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继续以此法调理14剂痊愈。
, 百拇医药
    案三:心律不齐

    金某某,男,14岁,2004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胸闷、心前区疼痛数月。自诉四个月前,曾有过一次重感冒。刻诊:胸闷不适,心前区疼痛,运动后加重,伴有睡卧不佳,食欲不振。舌红苔淡黄,脉沉略数。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证属热郁胸膈。治以清宣郁热,用栀子豉加味。处方:生栀子10g,豆豉6g,党参12g,生甘草6g,柴胡10g,黄芩10g,麦冬10g,五味子3g,远志6g,茯苓10g,郁金8g,陈皮10g,炒神曲15g,7剂水煎服。

    2004年11月9日复诊:服上方7剂后,胸闷减轻,心前区痛未作,睡眠转佳,纳谷好转。时有头痛,舌质红,苔白。仍以前法调理:上方去远志、陈皮加葛根10g,丹参10g。继进7剂后,胸闷痛未作,头痛止,睡眠佳,苔退,舌质略红。前法进退,继进7剂,调理而安。后随访半年余,胸痛未作。
, 百拇医药
    按

    本患外感后,所致胸闷痛,其舌红苔淡黄,脉沉略数,聂师认为与郁热留扰胸膈的栀子豉汤证相合。《伤寒论》“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77)“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凡热郁胸隔影响气血运行所出现的胸中窒、心中结痛都可以栀子豉治之。又因该患时间较长,有遇劳后加重,食欲不振,舌质红等余热耗气伤阴之象,故聂师用清宣郁热栀子豉汤与益气养阴的生脉饮合方,酌加柴胡、黄芩清热,远志、茯苓安神,郁金、陈皮行气,神曲健胃消食,药进七剂诸症锐减。

    案四:闭经

    肖某某,女,29岁,2005年7月15日初诊。

    患者末次月经2005年3月10日,至今闭经4个月。此前,患者曾四次人工流产。西医院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盆腔炎。刻诊:时有腹中痛,带下色黄,纳可,便和,苔薄,脉沉细弦。处方:当归15g,赤白芍各12g,川芎10g,生熟地各12g,桃仁10g,鸡血藤15g,柴胡10g,女贞子15g,郁金10g,川牛膝10g,红花6g,生龙牡各30g,香附12g,太子参20g,炙鳖甲15g,苍术10g,黄柏10g。7剂水煎服。
,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2日复诊:月经未潮,白带减少。余如常。上方去苍术、黄柏,红花量增至10g,另加炙芪20g,莪术10g。

    2005年7月29日三诊:月经未潮,带少,乳微胀,小腹有坠胀感。上方去郁金、炙芪、莪术,桃仁量增至12g,另加橘叶10g,坤草15g。7剂后月经来潮,量可。

    按

    该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西医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盆腔炎,曾先后四次人工流产,现闭经4个月。聂师根据患者的时有腹中痛,带下色黄,舌质略暗,脉沉细弦临床表现,辨证为气滞血瘀,兼有下焦湿热,故采用理气活血,清热燥湿执法,以血府逐瘀汤和二妙散加减化裁治之。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熟地、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柴胡为血府逐瘀汤主药,活血化瘀;加鸡血藤、郁金、香附助其理气活血;加女贞子、炙鳖甲补肝肾以生精血;苍术、黄柏为二妙散清热燥湿;太子参补益气阴。二诊,月经未潮,白带减少。说明下焦湿热已愈,故上方去苍术、黄柏。此时治疗方向主要活血通经,故加大活血药的用量,为使活血而不耗气,故同时增补益气之品,方中红花量增至10g,另加莪术10g,炙芪20g。三诊,月经虽未潮,但亦有乳微胀,小腹有坠胀感,使月经来潮之象,故于上方去郁金、莪术、炙芪,另加橘叶10g,坤草15g。7剂后月经来潮,量可,疗效甚佳。, 百拇医药(郭华 李献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小儿内科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