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2578
陈静瑜:移植花开无锡城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2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6.22
陈静瑜:移植花开无锡城
陈静瑜:移植花开无锡城

    ←在第二届中国移植受者运动会上,陈静瑜(左一)与无锡的肺移植运动员等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前言:

    提到肺移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美国Buffalo大学医学院AndreA Juvenell等首先尝试切下实验犬的右肺,再行原位移植并获得成功,那一刻,被专业人士确认为肺移植的开端。1954年,法国以及美国的胸外科专家进行了犬同种异体肺移植,进一步证实了肺移植技术的可行性。1963年6月11日,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James Hardy和他的同事为一位58岁、左侧肺门部鳞癌、对侧肺气肿的患者进行了首例人类肺移植。虽然这名患者施行肺移植后只存活了18天,但是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地的胸外科专家。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全世界的肺移植在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的道路上铿锵前行。据资料统计,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我国共做了近20例肺移植,只有北京安贞医院的2例肺移植病人术后长期生存,余下病人均在术后短期内死亡,此后肺移植在我国临床停滞了将近5年。
,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成立肺移植团队,开展猪肺移植动物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肺移植手术,至2005年12月,该院共完成肺移植手术31例,术后80.6%的患者康复出院,同时也刷新了9项亚洲及全国纪录,业内公认该院是我国开展肺移植总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医院。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振臂挥刀除病魔,移植花开无锡城。”我国肺移植事业的开拓者辛育龄教授难掩内心的欣喜,认为该院开创了我国肺移植事业的新局面。在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名字被许许多多人记住了,他,就是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他的名字不仅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又叫无锡市胸科医院)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将与祖国的肺移植事业永远联系在一起。

    【人物名片】

    陈静瑜,1963年3月出生,国内著名胸外科专家。国际心肺移植学会会员、国际肺癌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百拇医药
    “是陈教授让我浴火重生”

    在百度中输入www.chenjingyu.com就能打开“中国心肺移植网”,页面简洁但是内容丰富,有行业内的学术进展,有典型病历介绍,有医患之间的互动和患者的仁爱大联盟。一眼就能看见陈静瑜和患者的合影,清瘦,睿智,眉宇之间透着江南才子独有的神采。

    2004年6月,武汉,同济医学院体育馆,烈日炎炎的季节,国内首届移植受者运动会在这个被称为“三大火炉”之一的城市举行。百米跑道上,一位年届六旬的老人甩开大步,憋足了劲儿向终点冲去,但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健壮身影,谁能相信,他就是全国首例肺移植治疗肺气肿患者呢?终点到了,虽然他只跑出了18秒的成绩,成为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但是,全场的掌声仍然为他响起,他心里明白,大家是在为生命的奇迹喝彩。

    这位60多岁的老年人叫马年青,他的生命犹如他的名字一样,蓬勃着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就在10多年前,老马不断地感觉到自己胸闷、气急、咯血,两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伴左肺多囊肿,毁损严重,他得了严重呼吸衰竭。2002年9月28日,他施行了单肺移植术。目前,老马能一口气爬上5层高楼,再没有术前气喘吁吁的现象了,可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在同济医学院体育馆赛场上,老马成了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他哽咽着说:“以前都没有想到能活下来,今天居然还来参加比赛了,是陈(静瑜)教授让我浴火重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说完,他紧紧握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陈静瑜的手,像个孩子似地号啕大哭,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
, 百拇医药
    镜头转到2007年3月的一天,一场特殊的婚礼在无锡市夏联福记酒店举行,新郎董先生52岁,是一名双肺移植康复已两年的病人;新娘陆女士,是一位陪伴他多年的中年女性。在来宾中,不仅有亲戚朋友,还有曾经为新郎进行过手术并两年如一日关心他的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外科、呼吸科的医护人员。30多年前,董先生在工作中不慎吸入硫酸,从而导致他几十年来反复咳嗽、咳痰、气急并逐年加重,卧床不起,术前3个月气管切开后靠呼吸机勉强维持生命。2005年3月1日,董先生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了双肺移植术,手术后10天,他脱离了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是陈(静瑜)教授他的团队救了我,感谢陈教授,感谢所有的医生!30多年了,我终于又能自由自在地呼吸了。”董先生起身祝酒,虽然年过五十,但看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谁又能把他与几年前的那个奄奄一息的人联系在一起呢。

    据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10日,陈静瑜和他的团队成功地为一名年仅34岁的终末期矽肺患者实施了国内首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体的双肺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于4月23日康复出院。目前,44岁的陈静瑜所代表的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所开展的肺移植总例数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肺移植总数的半壁江山。
, 百拇医药
    这么一位年轻的胸外科医生,已在短短几年内为这么多患者获得新生,并把祖国的肺移植事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他有什么法力吗?

    “如果我的技术走不出无锡,我会感到很落寞”

    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静瑜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的时候是1985年夏天,那时候的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外科还处在筹建阶段,医务人员少。那时候的陈静瑜,几乎每天都要做手术,监护在术后重症病人床边几夜不回家成了家常事,甚至连妻子生产最需要他陪伴在身边时,他都仍然在无影灯下为病人做手术。

    从1987年第一例肺癌切除术开始,他不断调整人生目标和追求,不断向新的技术高峰攀登:1989年9月25日,成功施行了第一例右全肺切除、左心房部分切除的高难手术,使癌肿已侵犯心脏的肺癌患者获得了新生。1990年5月3日,陈静瑜又成功施行了第一例气管癌根治、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填补了无锡市内空白。1995年12月,他在无锡首次使用胸腔镜为一名气胸病人成功施行了“钥匙孔手术”。2001年3月,他又先后成功实施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至今,他先后开展胸腔镜手术数百例,手术成功率达100%。
, 百拇医药
    那时候,年纪轻轻的陈静瑜已经填补了无锡市的很多空白了,在周围同行眼中,他俨然是无锡市胸外科的后起之秀,技术没得说,年纪更是占优。“做无锡的名医,我压根就没有想过。不过如果我的技术走不出无锡,我会感到很失败,很落寞的。”记者面前的陈静瑜是那么的文弱,精瘦的身材甚至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白皙的脸庞有着浓浓的书卷气。然而,这位在大学时代的马拉松选手,凭着多年养成的坚韧毅力,不停地超越自我,以至于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2000年上半年,陈静瑜如愿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学习,师从国内知名专家张国良教授。半年的紧张学习让他获益匪浅。回院后,他立即把学到的自体肺移植技术运用到临床。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患肺结核达20年之久,近一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经检查确认为右主支气管内膜结核,由于病变,形成的纤维瘢痕已将支气管堵塞,使得右上肺功能丧失,同时使右中下肺无法发挥作用。对于这种病人,以往通常采用将一侧肺全部切除的方法治疗,但预后效果不理想,病人的生活质量不高。陈静瑜决定采用一般用于肿瘤治疗的自体肺移植术,将患者病变的右上肺、右主支气管切除,保存并恢复右中下肺的功能。手术一举获得成功,而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在国际上也无报道。自体肺移植术成功同样没有让他停止追求的脚步,陈静瑜又萌生了要做“导体肺移植”这一在国内属于胸外科标志性技术的念头。
, 百拇医药
    正是这种对于学术的永不满足,成为陈静瑜走出国门、跻身世界一流胸外科专家队伍的原动力。“在北京进修的时候,我就想着怎么去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肺移植中心学习。”据陈静瑜介绍,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肺移植中心是全世界胸外科医生向往的地方,为了能顺利地进入该中心学习,陈静瑜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先利用娴熟的英语和网络技能经常点击网站向该院胸外科主任Shaf·Keshavjee提问、交流、切磋。经过一年的网上频繁往来,Shaf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终于向陈静瑜发出了访问学者的邀请函。

    2001年10月,陈静瑜飞赴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是一家国际性的现代化医院,汇集了从美国、法国、瑞典等世界各地前来学习的胸外科医生,技术不保密,但得靠自己苦学。陈静瑜的勤奋和韧性给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查资料、做实验、切磋技术,一路绿灯,自己积极动手实践,每次手术以后人们都回去休息了,他又忙着翻阅书本资料,对照临床实践记心得笔记。圣诞节来了,异国举国欢腾,陈静瑜却心静如水。他想自己不是来过洋节的,而是来学本领的,于是别人通宵狂欢,他则整夜苦读。
,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8日,学成归来的陈静瑜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全国首例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手术成功后,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专家纷纷到无锡向陈静瑜表示祝贺,高度评价无锡五院肺移植项目组获得的重大成果,它标志着无锡五院的肺移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

    据记者了解,几年来无锡市胸科医院在陈静瑜的带领下一鼓作气完成了亚洲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全国首例单肺移植对侧肺减容治疗肺气肿、全国首例心脏畸形修补同期肺移植治疗先天性心脏畸形伴艾森曼格综合征等高难度手术,填补了9项亚洲及全国的肺移植空白。从2004年起,在陈静瑜的主持下,该院连续3年主办了三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心肺移植学习班。此外,陈静瑜还带领医院肺移植团队先后与全国9个省的20家三级医院合作开展肺移植手术,强有力地推动了国内肺移植事业的发展。

    “尽管我在无锡,要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花的力气要比在大都市大得多,但我坚信,只要不停步,目标是会越来越近的。”陈静瑜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和武汉器官移植研究所合作成立国家移植重点实验室无锡肺移植临床基地,同时该院成为了南京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今年肺移植项目通过了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的审核,得到了肺移植的许可证,该院与代表国际胸科领域最先进水平的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的技术合作和交流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该院将重组成为无锡市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在不长的时间内,其专科计划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胸科中心、全国的肺移植中心。
, http://www.100md.com
    看来,这个年轻的无锡名医不仅已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名医,还在悄悄地跻身世界一流专家行列。

    “做无锡的名医,我压根就没有想过。不过如果我的技术走不出无锡,我会感到很失败,很落寞的。”

    【对话陈静瑜】

    “生命的脆弱,让我想到使命的神圣”

    记者:据说,您做肺移植手术成名以后,国内外有很多先进医院曾多次高薪聘请您,您为什么最终还是留在无锡呢?

    陈静瑜:诱惑是很明显的,首先是物质上的,其次是学术上的。我想我还是很知恩图报的,当年是政府把我送出去培养、学习的,如果我就这样走了,于心不忍。况且,如果我走了,无锡当地的病人就要到外地看病,要花很多冤枉钱,这对我来说,很有负疚感,没有把我的所学报答我家乡的患者。
, 百拇医药
    记者:如果到大城市去,全国各地的患者都知道您了,您的技术不是能服务更多人吗?

    陈静瑜:我不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舍不得我这个团队,大家多年来工作、生活在一起,所培养出来的那份默契感无可替代。在无锡,我仍然可以服务全国,我可以让我们的团队走出去,进行技术推广。我还有个设想,把无锡市胸科医院打造成国内的肺移植中心。

    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您认为把无锡市胸科医院打造成国内的肺移植中心,难度大吗?

    陈静瑜:很多患者对于我们开展的肺移植技术知晓率还不高,患者得了病首先想到的是大城市的大医院,目前让患者直接到无锡接受治疗,有一定困难。但可喜的是,随着无锡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我们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知名度在不断提高,许多病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在我院进行肺移植。

    记者:我记得,您在进行异体肺移植前须摘除脑死亡器官捐献供体器官时,您和您的团队总要先默哀1分钟,这是为什么?

    陈静瑜:当前供体器官短缺,越来越多的病人由于得不到供体而死亡。脑死亡者本人及家属这一器官捐献的意识难能可贵,默哀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逝者器官捐献表示尊重、敬意。事实上,即使不做默哀,我们的心情依然是庄重的,当你面对供者、受者的时候,不是用冷冰冰的技术,而是用心灵去感受,那么,你会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生命的脆弱,会唤起你神圣的使命感,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获得力量和自信。, http://www.100md.com(刘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