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5293
封堵医疗系统漏洞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关于假人血白蛋白得以流通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6.26
     最近,吉林省查出涉及经营和使用假人血白蛋白的单位共59家,发现购进假人血白蛋白22个批次,总共2042瓶,已经使用1554瓶,查封扣押431瓶。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信息显示,除吉林外,山西、青海、湖北、山东、辽宁、重庆、新疆等地也相继查获一批假冒人血白蛋白。假人血白蛋白流通面之广、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引人深思。

    在此次事件中,这些假人血白蛋白从生产到经销直到最后进入医院,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在做假,从制作假药,到制作一系列假证书、假批号,直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形成了一个制假售假用假的恶性链条。有经销商说,之所以知假贩假,一是利润丰厚,二是使用者大多属于重症晚期患者,即便没有明显疗效,也很难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怀疑。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向医疗卫生机构提出索赔要求的患者仍然很少的缘故。

    令人心悸的不仅仅是这些致命假药,而是除了41家药品和保健品经销企业在销售外,假人血白蛋白主要还是通过医院,使用到患者身上。

    据报道,此次吉林的假人血白蛋白事件,医院的采购环节与药企的销售渠道,无不有利欲熏心的中间人,有意无意放松把关,默许假货进场,最终使假药出现在医院临床和药店货架上。可见,只要医院能够坚持从正规的渠道进货,就可以较好地解决类似的假药问题。为此,有人主张,除了要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增强对制假及假药贩子的打击力度,当务之急是,对那些患有“道德沦丧症”的医疗机构人员实施“道德拯救”。

    笔者认为,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后,相关部门应对涉案医院以及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并要更加系统地查漏补缺,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维权、司法救济等多方面反省当前的医药体制,着手组织研究长效机制建设,加快研究建立人血白蛋白等贵重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进货渠道的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起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让假药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查处,有效地堵死非法产药、进药渠道,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曾春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