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4期
编号:11462217
炎性肠病患者肠癌变的监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4期
     结肠癌是结肠慢性炎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炎性肠病(IBD)患者的结肠癌发病风险比正常人高6倍之多,因此IBD是结肠癌的诱因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Fernando等学者总结2007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上的几项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分析了结肠癌与IBD相关的一些结果。

    把握IBD结肠镜随诊时机

    为发现IBD癌前病变和无症状癌变,消化病学家一般推荐在全结肠炎发病后8~10年或左侧结肠发病后15~20年,开始常规结肠镜检查随诊。但这样界定随诊时间,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在2007年DDW大会上,Lutgens等学者的研究提示,26%患者在开始结肠镜检查随诊之前已经发生了结肠癌变,仍不明确在IBD发病后多久,患者应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随诊。但是,Lutgens等认为,在IBD发病后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已经发生了结肠癌病变。

    采用随访色素结肠镜检查IBD

    应用传统结肠镜检查,较难发现IBD的癌前病变。色素内镜检查术可以提高内镜检查的可视质量,目前已被很多消化病学专家推荐。2007年DDW大会上的一些研究也提供了重要研究结果,以证明在IBD随诊中,色素内镜检查术优于传统的结肠内镜检查术。

    Kandiel等学者应用双盲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分别进行结肠镜检查以及结肠镜下应用0.1%靛蓝红向病变部位喷洒检查。研究显示,后者检查出的息肉样病变数量多于前者。Marion等学者的研究中,在结肠镜下应用0.1%甲基蓝对取活检处进行阶段性肠壁染色,结果同样证实了色素结肠镜检查优于传统的结肠镜检查。

    IBD息肉样增生易于癌变

    结肠异型增生提示癌变高风险,所以无论使用何种检查手段,一旦明确存在该病变,大部分专家都会推荐患者进一步行色素内镜检查。

    过去的病史研究资料显示,仅19%具有结肠异型增生病变的患者会立即接受结肠切除术,50%具有息肉样增生的患者,在结肠切除术标本中证实了其已经具有隐匿性结肠癌病变,而43%患者则是在后来的结肠切除术中,才被诊断为结肠癌。

    Velayos等一项队列性研究得到与此相似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内镜医生关于息肉的描述,对隐匿性结肠癌症会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者认为,发现结肠息肉样增生的IBD患者应选择立即行结肠切除术。Kisiel等学者亦认为,息肉切除术对于UC并发腺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策略。

    避免小肠癌发病危险因素

    虽然CD发生小肠癌症病变并不多见,但是一旦发生,则患者预后不佳。Piton等学者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显示,肠切除术和2年以上的水杨酸治疗可以降低小肠癌的发生危险。但是,临床医生很少主张通过肠切除手术或5-氨基水杨酸持续治疗来预防小肠癌。该项研究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