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284
这些病,试试“秋前算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7.09
     7月天,小暑过后大暑又至,秋天又要来了。中医讲究冬病夏治(所谓冬病,是指秋冬季症状加重、夏季减轻或痊愈的病),其理论基础为夏季人体皮肤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病愈之目的。

    慢阻肺:扶正固本

    67岁的刘大爷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20多年,每年冬季发作,春夏季好转或症状完全消失。他曾到当地多家基层医院就诊,医生给予抗菌、抗病毒、解痉、平喘等治疗时,症状可好转,但次年冬季总会复发。为此,刘大爷苦闷不已。去年夏天,他听说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冬病夏治”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往就诊。医生经望、闻、问、切四诊后,给予中药贴敷和中药煎服治疗。3个月后,刘大爷自我感觉良好;冬季来临时,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虽有发作,但程度轻微,口服几剂中药治疗后,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今年夏天,刘大爷又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巩固治疗。

    用药分析
, http://www.100md.com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常见症状有咳嗽、气紧等,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肺肾气虚,以肾阳不足为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夏季缓解期治疗慢阻肺,宜扶正固本,健脾补肾。

    贴敷穴位法:取具有温阳、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细辛2克,白芥子3克,王不留行3克,葶苈子3克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和膈俞(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穴。每次贴1~2小时,每15天贴1次,从农历小暑至立秋共贴3次。

    中药煎服法:取具有益气、健脾、补肾的中药黄芪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紫河车6克,百部12克,五味子9克,陈皮6克,炙甘草8克煎服,每天1剂,从农历夏至至秋分前每隔1~3日服1剂,不间断,治疗期间忌食生冷和油腻食物,不洗冷水澡,不吹空调,以免降低疗效。

, 百拇医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温经散寒

    60岁的罗大爷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每年冬春季节就会发病,他曾多次到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私人诊所就诊,均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次使用药物治疗时,症状可缓解,但次年冬春季节症状就会反复。为此,罗大爷苦不堪言。去年夏天,某上级医疗小分队下乡义诊,来到罗大爷所在的村庄时,开展了“冬病夏治”服务,罗大爷前去就诊,医生给予中药外治法和中药煎服法联合治疗,并嘱罗大爷夏天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四肢关节受寒。3个疗程后,去年冬季罗大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复发。前不久,罗大爷特意找到上次帮他医治的市医院陈医生咨询,并要求巩固治疗,陈医生笑着说,今年他腿病复发的可能性并不大。

    用药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中痹证的范畴,以四肢大关节(如膝、踝、肘、腕关节)红、肿、热、痛为主,且痛有定处,不游走各处。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平素体虚,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并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 http://www.100md.com
    中药外治法:取川乌、草乌、山柰各25克,研成细末,再用干净棉垫一块,将药末撒于棉垫上,包扎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在药垫外缓慢热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中药煎服法:取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细辛6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生地黄15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水煎服,每天1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

    肩周炎:益气补血

    54岁的张大伯患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3年,每年冬春季节就会出现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发病后,他曾到当地某综合医院外科就诊,经输液、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疗效不明显,且每年冬春季节都会复发,饱受折磨。前年夏天,他听说某乡镇卫生院开展“冬病夏治”业务,且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故兴高采烈地到该卫生院就诊。医生给予中药外敷法和中药煎服法治疗共6个疗程,当年冬天,张大爷的肩周炎未复发。去年,张大爷再到该乡镇卫生院治疗,冬季肩周炎症状也未见发作。今年,按照医嘱,张大伯再次到卫生院进行巩固治疗,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吩咐他避免过度劳累和肩膀受寒,并告诉他:“估计今年你的肩周炎也不会发作了。”
, 百拇医药
    用药分析

    肩周炎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俗称五十肩、冷冻肩等,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加上长期劳累过度和肩部负重、受凉,风寒湿邪侵袭并凝聚肩部肌肉所致。治宜益肝肾,补气血,温经络,祛风湿。

    中药外敷法:取生葱、大蒜和生姜各榨汁120毫升,取凤仙花榨汁50毫升,米醋120毫升,牛皮胶60克,面粉30克。先把葱、蒜、生姜、凤仙花汁与米醋混合放于锅内加热,熬成浓稠汁,加入牛皮胶溶化,再加入面粉搅匀,略熬成膏。然后取8×8厘米胶布数块,将膏体均匀涂于胶布上,分别贴于肩部的肩髁、曲池、肩膀三穴,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中药煎服法:取独活12克,防风12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桑枝20克、桑寄生20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细辛3克,甘草6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连服3~6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冻疮:祛寒活血

    29岁的周小姐从小每逢冬季即患冻疮,患处红、肿、热、痛,溃烂流液,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她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但每年冬季病情就会复发。去年夏天,周小姐喜闻她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冬病夏治”业务,且尤其以治疗冻疮见长,急忙前往就诊。医生给予中药外治法等治疗。去年冬季,周小姐的冻疮虽有复发,但症状与往年相比非常轻微,今年,周小姐继续前往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巩固治疗,以求彻底治愈。

    用药分析

    冻疮又称冻烂疮、冻瘕、烂手脚等,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机理为寒气伤于肌肤,搏于气血,血气雍滞而成。治宜祛寒活血,收敛止痛。

    中药外治法:于农历六七月间,取选独头、个大、紫皮的大蒜,去皮捣烂后,置于烈日下曝晒2小时,然后取其榨汁,收集于干净带盖容器中备用。每天涂于手、足、脸、耳等冬季易患冻疮处,每日3~4次,连续涂7~10日。

    涂芝麻花:取新鲜芝麻花10余朵,放于冬季易患冻疮处,轻轻来回搽15分钟,并让花汁停留在皮肤上,勿冲洗,如此反复多次。

    辣椒汤洗患处:用辣椒干500克,放于铁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取其浓汁液于每晚睡前洗搽易患冻疮处,连用7~10天。, 百拇医药(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