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052
“双赢”是这样达成的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7.16
“双赢”是这样达成的

     我有一个叫“精品”的文件夹,里面都是我版面资源的珍藏。文件夹里面我的“星级”作者如干荣富、吴惠芳、蔡德山、黄东临、郭文等等,每人都有一个子文件夹。每天我打开电脑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精品”翻翻每个文件夹,特别是看到这个文件夹的珍藏又增多的时候,心情就像“守财奴”一样窃窃暗喜,还挺有成就感的,这大概只有做编辑的才能感受到个中的欢愉。

    2006年,我的“精品”里多了一个作者——李朝,这是我2006年重点“力捧”的新星。今年,我又添加了一颗新星——李健。

    3月的一天,我桌面的电话响了,来电的是一位带有很重上海口音的男士,叫李健。他打电话来的目的是对我们报纸提意见的。我才做完自我介绍,对方就滔滔不绝地在电话那边大发“牢骚”。听完了他的一番话,我终于明白发生什么事情了。

    在这之前,我们报纸登了一条稿子,是一个证券分析员对我国某生物制药企业的评论。李健认为,分析员的论点有失偏颇,特别是这个分析员所提到的今后这个企业将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结论过于片面,表明其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他同时认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并不如大众媒体所炒作的那样只是一片光明,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我耐心地听完了他对文章提出的异议后,通过他对行业所指出的问题和对产业的分析,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位对行业非常了解,而且有思想、有行业背景的专业人士。
, 百拇医药
    “你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很中肯,看得出你对产业很有研究,既然你不认同那个分析员的观点,你是否可以考虑写一篇更全面的行业分析报告在我们报纸刊登呢?”我怂恿地跟他说。

    “这篇报告我正在撰写,内容会涉及到国外、国内的行业发展现状及将来的趋势、各类产品结构的分析,但是这么偏的行业报告你们能登吗?”

    “我们报纸为什么不能登呢?这个时候正是国家对血液制品加强监管的最敏感时期,也是我国血液制品产业亟需规范发展的关键时刻,如果你的文章真能如你所说的那样,是一份全面、翔实的行业报告,相信刊登后对国家、对行业都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这篇文章放在你们报纸登,读者会留意到吗?”听得出来,作者对我们报纸的读者面还是有点担心。

    “你尽管放心好了,对医药产业的分析是我们的强项。可以说,医药经济研究方面我们是专家,这是全行业公认的。报纸的覆盖面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你肯定知道的。”我首先给他来个“定心丸”。
, http://www.100md.com
    “是的是的,这个我知道。那好吧,我先把文章的大纲发给你,看看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

    “好的,大纲给我看过后,我们再商量。”

    当天,李健给我发来了这份报告的大纲,我们商讨后,确定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几天过去了,李健一直没有音讯。我都以为他又变卦,不准备投稿给我们报纸了。一周过后,他来电话了,说他刚好出差了几天,另外,报告还有后面的一部分没写完,所以拖了些时间。“没关系的,你要注意休息哦。我手头不缺稿,你不用太着急,文章可以慢慢完善。”我客气地跟他说。

    “我会尽量加快写作速度的,你放心好了。”

    李健还真守信用,没过几天,他就给我发来了这篇3万多字的行业分析报告。读完这份报告后,我当时的心情完全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报告不单是资料丰富,内容、数据翔实,更重要的是由于作者对生物制品行业了解透彻,所以分析得很到位。当了N年编辑的直觉告诉我,这篇报告刊出后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 百拇医药
    于是,为了保留这篇报告的完整性,我把它的内容进行了归类,最后分成了6个部分:《欧美市场“苹果”熟了》;《我国血液制品市场发展渐趋理性》;《血制品产业有六块短板》;《跨国巨头抢占生物产业制高点》;《谋划市场着眼四大“节点”》;《霸主尚未现身,结盟时代来临》,并加上了一些行业的新闻作为由头在市场版刊登了。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个连载刚登了前两部分,就有人打电话来说,要开价3万元把报告买走。其他媒体、证券公司、企业来电话找李健要求采访、探讨问题、讲课的也不少。我跟李健开玩笑说,他成了名人,我成了他的经纪人。李健也打电话来说,他的报告也有人开价几万元买下,但是考虑到我们报纸的影响力是几万块钱买不到的,而且他也希望文章刊出后能够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这个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加大。哈哈,李健终于认可了我们报纸的影响力了。

    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位患者急需血液制品救命药,我想起了李健的报告中曾经提到这个药品的资料,于是马上打电话给李健要厂家的联系方法(见P.16“我们的品牌能救命”一文)。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有一个好的平台来展现,作者才能“一夜成名”;反过来,一个好的平台(特别是一份专业传媒)必须靠成千上万的“精品”来堆砌,这个平台才能够深入人心,才能够使读者养成阅读习惯。一篇好的文章再加上一个好的传播平台,就能够很快地提升作者和报纸的品牌。呵呵,也就是时下流行的说法:达到“双赢”的效果吧。, 百拇医药(郑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