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7期
编号:11467363
塑上海品牌 展学术魅力——访首届OCC大会主席葛均波和大会执行主席沈卫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7期
塑上海品牌 展学术魅力——访首届OCC大会主席葛均波和大会执行主席沈卫峰
塑上海品牌 展学术魅力——访首届OCC大会主席葛均波和大会执行主席沈卫峰
塑上海品牌 展学术魅力——访首届OCC大会主席葛均波和大会执行主席沈卫峰

     整合资源创品牌

    在当前热衷办会的大环境下,上海的专家能够团结起来,取消各自为战的区域性小会,不计利益得失地整合资源、集中全力开一个高水平大会,这样的精神令很多参会代表赞不绝口。为此,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两位大会主席。

    两位主席都表示,上海是中华医学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专家资源。然而在过去,会议越办越多,不仅内容重复,而且专家疲于奔波于各个会议之间,体力上也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会议整体水平不高,专家呕心沥血整理好的内容未能有效地传递给更多基层医生。

    在此背景下,上海同行最终达成共识,合力打造上海心血管会议品牌。在这个高起点的舞台上,充分发挥上海特色,为提高医生的整体学术水平尽一份力。在会议形式上,组委会也力求不断创新,本届会议共设9个论坛,每位坛主都是该领域造诣很深的专家,以便发挥众人所长,确保将各学科的前沿热点介绍给参会代表。
, 百拇医药
    细胞治疗“知与惑”

    干细胞治疗是近几年来吵得沸沸扬扬的话题,可谓乱花迷眼,甚至有些让人无所适从。在干细胞治疗领域,我们到底取得了哪些进展?还面临着哪些困惑?让我们听听该领域知名专家葛均波教授的回答。

    哪种来源的干细胞最好?

    葛教授指出,中山医院近期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未分选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传10~20代的单克隆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和血管再生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单克隆间充质干细胞疗效最佳。

    从理论上讲,越原始的细胞分化潜力越大,但同时,分化的负潜力也大,即有可能分化成各种各样的细胞。因此葛教授认为,根据目前证据,细胞纯度高的单克隆间充质干细胞效果最好,当然不排除将来找到更好细胞来源的可能。

    哪种注射途径最好?
, 百拇医药
    静脉注射基本无效。有研究显示,静脉注射后,在心脏部位没能检测到标记的干细胞。当然,葛教授也指出,虽然不排除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从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能,但目前没有相关证据。

    冠脉注射与心肌内注射效果相似。标记的干细胞经冠脉注射后,在心脏部位约可检测到2%左右,如果是体积较大的CD34+细胞,则可检测到20%~30%。若将干细胞直接注射入心肌内,细胞在心脏部位停留时间更长,但有可能引起局部水肿,其安全性尚需大规模研究证实。

    什么决定了干细胞的分化方向?

    干细胞治疗会让心脏长出牙齿来吗?葛教授表示,通常干细胞有向损伤部位迁徙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归巢,可能是机体自我修复的一种机制。而心肌局部微环境对干细胞的分化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停留在心脏的干细胞通常会往心肌方向分化。当然,也曾有人观察到干细胞移植后心肌出现局部钙化的现象,对此仍需密切关注。
, 百拇医药
    干细胞治疗的前景如何?

    当前,干细胞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是允许的,但必须是患者自己的细胞且必须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真正的大规模临床应用时机还不成熟。对干细胞的未来,葛教授非常肯定地表示,在终末期心脏病和生物起搏器领域,干细胞治疗有着无限的应用前景。

    介入治疗“是与非”

    自介入治疗诞生以来,是与非一直伴随在其左右。近年来,过度治疗成为介入领域最为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沈卫峰教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沈教授指出,介入治疗进入中国之后,在国内迅速推广普及,医生对此也热情高涨。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度治疗难以避免,尤其是对症状不重或病变较轻的患者。

    近期的COURAGE研究显示,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疗效相似。因此沈教授认为,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程度决定治疗手段。分层依据主要是:①有客观的心肌缺血证据,明确缺血范围;②了解斑块的稳定性。目前对斑块进行危险分层的可靠方案正在探索中。

    沈教授还指出,对狭窄介于50%~70%的临界病变是否需行介入治疗也尚存争论。过去几年,一些文献曾强调,心肌梗死更容易发生在病变较轻的患者中,临床上也见过类似病例,但证据不够充分。瑞金医院正在进行相关研究,将临界病变患者随机分入强化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几年观察病变血管及其他冠脉血管斑块进展情况。毕竟,介入治疗属于局部治疗,而药物治疗对全身血管都有预防作用。所以沈教授最后特别强调,介入医生应全面发展,药物治疗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应被忽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