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颜德馨
编号:11476178
颜德馨治疗心病要诀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2期
     心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脂血症、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病、肺心病等。其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即阴阳、气血虚损是其本,血瘀、痰浊、气滞是其标。其主要治法有如下几种。

    (一)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心病运用最早、使用最多的方法。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例,皆具有血瘀表现。心主血脉,是血液运行的主导,凡情志所伤,气机郁结,气滞日久,血流不畅则脉络瘀滞,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常见胸痛阵阵,或刺痛不休,或疼痛如绞,脉涩舌紫。凡见此证当以活血化瘀、宣畅气机、升清降浊为其首务。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最为合拍,惟剂量与一般用法恒有不同,其中柴胡、枳壳、川芎量都加大。有人谓柴胡其性升,多舍之不用,实则柴胡配生地,既监制生地之滋腻又抑柴胡之升散。颜老常喜加入蒲黄一味,且多生用。若心痛剧烈,可加血竭粉与三七粉和匀吞服,每次1.5g,1日3次,效果显著。或加乳香、没药、麝香粉以开导经脉、活血定痛。血瘀较轻者可用丹参饮、手拈散等。活血化瘀方药有畅通血脉、缓解疼痛作用。近代药理发现,这些方药大多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等作用。如毛冬青、参三七、山楂、失笑散、降香、赤芍等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对冠心病心绞痛确有效果,丹参还有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促进坏死组织的吸收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加速心肌梗死的修复过程的作用。活血化瘀药物还有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毛冬青、红花、川芎、水蛭、虻虫、三棱、地鳖虫能使血小板聚集时间延长,丹参、红花、赤芍、降香组成的复方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这对预防心肌梗死有利。姜黄、红花、郁金、丹参、山楂、当归等都有改善脂质代谢的效果。在运用活血化瘀法时,当根据病情变化灵活配以其他药物,则可大大扩大在心脑病中的运用范围。例如,配以补气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疗效往往优于单用活血药。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同用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效果优于西药。活血化瘀药与平肝潜阳药同用治疗高血压病,较单纯用平肝潜阳法好。临床发现活血化瘀药治疗心律失常,如对早搏、房颤、房速等,因其激发功能,用量不宜大;而对病窦、传导阻滞等属心率慢者,用量又可加大。
, 百拇医药
    (二)回阳救逆法

    心体阴而用阳,心阳衰弱即心的正常功能衰退,往往出现虚寒证候。颜老强调温运阳气是治疗心脑病的重要法则,尤其对一些危重的心血管病,更不可忽视温运阳气的必要性。颜老习用《伤寒论》少阴病方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心病或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本方原治少阴感寒证,取麻黄发汗解寒,附子温里补阳,细辛发散温经,三味组方,补散兼施,虽发微汗,但无损阳气,历代医家称之为温经散寒之神剂。麻黄作用在肺,其效甚暂,必与附子同用,振奋心肾之阳。麻黄、附子并施,内外协调,则风寒散而阳自归,精得藏而阴不扰。细辛功能温肺定喘,用量宜大,习用4.5~9g,虽辛散有余,但配以附子则平喘降逆,效如桴鼓。还用附子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附子温阳散寒,人参、白术、茯苓甘温益气,芍药和营活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益气活血之功。晚近治疗冠心病,多崇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之说,或理气,或逐瘀,或祛痰,或通痹,虽取效于一时,但每易反复。颜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引起的胸痛,其实质多为阳虚阴凝。阳虚为本,阴凝为标,立法用药以温阳为主,解凝为辅,以附子汤加减,不仅止痛效果明显,且疗效巩固持久。通脉四逆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历代医家认为本方能起下焦之元阳,续欲绝之脉极为赏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昏厥等证范畴,其脉均表现为沉、迟、涩等。临床以阳虚、气虚多见,选用通脉四逆汤每能奏效。对无脉症、低血压、肢端青紫症等也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救回阳汤治三衰有很好效果。“急救回阳汤”源出王清任《医林改错》,原为吐泻后转筋,身凉汗出而设,组成为党参、附子、干姜、白术、甘草、桃仁、红花,功能回阳救逆,促使气通血活,化险为夷。“三衰”多发生于久病及老年病人,而多有血瘀之基础。附子是回阳救逆的主药,在使用时既要大胆,又要适当配伍,制其有余,调其不足,则可扩大附子在心病中的运用。
, 百拇医药
    (三)扶正补益法

    《内经》云“涩则心痛”。《金匮要略》则以胸阳痹阻而立胸痹之名,涩者血脉不畅,痹者郁阻不通,历代医家多以“不通则痛”解释胸痹心痛的病机。“不通则痛”仅是胸痹心痛病机的一个方面,而虚则不荣,心失所养亦可产生心痛,“不荣则痛”在临床上也较为多见,即使是瘀血、痰浊、气滞等痹阻心脉,不通则痛,但瘀血、痰浊、气滞等多因脏腑虚损、功能减弱而产生。因此心病多为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心气虚为本,瘀血、痰浊、气滞为标。“心主血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如环无端”。心具有推动血液循环之功能,此功能主要靠心气来实现。心气包括心阴、心阳,心阴是心之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心血及其他一切营养物质,起着濡养心及血脉的作用,心居膈上,为阳中之阳脏,心阳具有温煦心脉的作用,心阴、心阳化合而产生心气,使心具有推动血脉循行等功能。心阴、心阳需保持相对平衡,才能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无论心阴、心阳,其虚损不足均可致使心脏功能减弱,虚则邪干之,寒邪、瘀血、痰浊、气滞等乘心脉虚衰而侵之痹阻心脉,而作心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胸痹心痛产生的根源在于心气不足,扶正补益法也是治疗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人是有机的整体,人体各种功能的发挥,需要各个脏腑器官的协调,在强调心气不足是胸痹心痛产生的根源同时,又需看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到心,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心肾为水火之脏,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若肾虚则心失濡养温煦。肝主疏泄,心之运血,靠肝疏泄之助等。所以扶正补益法涉及范围甚广。如用能益气化瘀、活血通脉的“益心汤”(自拟),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多能较快地缓解症状,尤其对老年患者有心肌炎后遗症,凡属气虚血瘀者用之皆效。正如张锡纯所言:“气血同虚不能流通而作痛者,则以补虚通络为宜,不可惟事开破。”此外常以健脾益气活血之归脾汤加琥珀,治疗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补养脾胃调治心病须循序渐进,补中寓疏,因人因时制宜,尤以夏月之际,常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冠心病,疗效亦佳。方中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合生脉散益气复脉,佐黄柏、苍术清暑化湿。东垣云:“夏月服生脉散加黄芪、甘草,令人气力涌出。”可见此方之奥义。还有以温养气血的“炙甘草汤”治心动过缓;以滋养阴血的“三甲复脉汤”治心动过速;以补气益阴的生脉散加减治慢性心衰、冠心病、心肌炎等。
, 百拇医药
    (四)通阳化浊法

    心居阳位,为清旷之区,诸阳受气于胸中。故凡素体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致胸阳不展,气血运行不畅,痰浊阻滞,饮凝胸中,阳气失于斡旋,则痹阻心脉,胸痹心痛之证遂作。临床证明,心病患者出现胸闷苔腻等痰浊症状者,乃病情发作的先兆,通阳化浊法有利于缓解病情,此法为治疗胸痹心痛常用方法。故凡见胸膺痞闷,或心痛彻背甚则背部恶寒,舌淡苔白而润,遵《内经》“心病宜食薤”及“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之旨,法宗仲景,以栝楼、薤白通阳为主,选加半夏、茯苓、橘皮、枳壳、桔梗、菖蒲、郁金等。菖蒲引药入心,缓解症状迅速,半夏常以生用,先煎入药,常用量为10g,以加强化饮散结之力。

    饮为阴邪,得温则化,得寒则凝,欲求宣痹化饮,温通心阳,附子在所必用,也可加干姜,取“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意。此外从脏腑相关理论出发,临床见到不少心病患者以餐后痛剧、餐后发作各种心律紊乱,从“心胃同治”着手,用调理脾胃之桔枳姜汤、清化痰热之温胆汤等针对痞满食滞、肝胃不和及湿热中阻之心胸作痛、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者,效果也好。
, 百拇医药
    (五)芳香开窍法

    芳香开窍又称为芳香温通法,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缓解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疗效迅速,故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期。此法适用于心胸疼痛属寒邪凝滞者,其源出之“寒则凝,温则通”的理论。常用药物有麝香、冰片、细辛、苏合香、高良姜等。功能宣通阳气,疏通血脉。

    临床凡见心病以寒凝气滞而致心绞痛急性发作者,以破气为主,麝香保心丸为首选,除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丸常用外,亦可取用六神丸。此外,云南白药中红丸,俗称“保险子”,镇痛力颇强,亦可用治心痛,但其性烈而猛,只宜痛时暂用,每次不超过2粒。芳香开窍药辛散走窜,易耗气伤阴,仅适合于急救,不宜久用,故急性发作期后当转入剿抚兼施,固本清源。, 百拇医药(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 临床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