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9期
编号:11468551
癫痫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9期
癫痫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Karafin等在66例内侧颞叶癫痫患者中发现,除已报道的午后3~5点这一发作高峰时段外,早上6~8点是另一发作高峰时段。清晨的癫痫活动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觉醒机制相关。内侧颞叶癫痫双峰性生理节律的发现,有助于进行抗癫痫药物的时间药理学研究。

    慢性局灶性癫痫患者常伴发精神疾病,Seeck等发现其发生率高达39%,常见的并发疾病依次为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精神病、强迫症和焦虑症等,大多与右侧半球病变相关,可能是该侧半球支配的社会功能受损所致。并发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和人格障碍)的患者,接受手术的可能性小于单纯的癫痫患者。并发精神疾病的诊治,对癫痫患者的治疗决策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Kanner等在100例接受前颞叶切除术的患者中发现,7例出现术后精神性非癫痫性发作(PPNES)。术后仍有持续的发作和手术前后有抑郁症病史是发生PPNES的危险因素,而既往认为的术后不能适应无发作的生活和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与PPNES发生并不相关。
, http://www.100md.com
    Sen等发现,91%的患者在癫痫性惊厥后因肌张力降低而出现鼾音,而在解离性抽搐后没有这一现象。研究表明,医务工作者稍加培训就能准确地识别该体征,因而采集鼾音的病史或视频录像将有助于鉴别癫痫和解离性抽搐。

    基础研究

    Kijsanayotin等在54例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中发现,48%的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同工酶基因突变。存在CYP 2C9*2、2C9*3和2C19*2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患者,其苯妥英钠用量较一般患者低20%~30%。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癫痫的个体化治疗。

    药物治疗

    一项历时14年、旨在了解妊娠期拉莫三嗪用药安全性的国际性观察性研究显示,尚未发现使用拉莫三嗪会使出现常见先天畸形的危险增加,但因样本量有限还不能定论;合用拉莫三嗪和丙戊酸治疗后,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达11.7%,与丙戊酸单药治疗的结果相似。Meador等前瞻性地观察了妊娠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后,子女2岁时认知功能的发育情况,结果发现丙戊酸比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拉莫三嗪更易影响子女的认知功能。宫内接触抗癫痫药物对学龄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Ramsay等观察了新诊断的各年龄段老年癫痫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和拉莫三嗪的疗效。结果显示,60~69岁组保留率和癫痫缓解率最高,80岁及以上组最低;拉莫三嗪疗效最好,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手术治疗和术前评估

    Barkan等对术后可能出现运动功能缺损而安置颅内栅电极进行癫痫灶定位的患者,应用任务相关性脑电图(EEG)活化的方法行围手术期感觉运动区定位。通过分析EEG上β频带的任务相关性去同步化信号后发现,其定位结果与临床金标准电刺激及常用的体感诱发电位一致,且更加高效安全,故推荐用其进行辅助定位。

    Liew等用18F-FCWAY PET发现,MRI正常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病灶区5-羟色胺(5-HT)1A受体结合率下降。用该检测方法辅助这类患者的定位,比FDG PET更敏感。

    Loddenkemper等报告,8例单侧大脑病变伴睡眠中出现全面性电活动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在接受半球或病灶切除术后,不仅控制了发作和持续性电活动,其注意、认知、语言和学习行为功能也都得到改善。Wyllie等总结了50例单侧皮质病变伴EEG弥漫性癫痫样放电患儿的手术疗效,72%的患儿获完全缓解,16%明显改善。这两项研究提示,此类患儿具有手术指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