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7769
《内经》诊法的多维求协观浅探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5期
     “四诊”一词,是后人根据《难经·六十四难》望、闻、问、切诊法所归纳的称谓。而在《内经》中,则是强调诊法多维(多种手段)性和求协(达到统一)性的结合。

    一、多维诊法手段的不同称谓

    1.按、切脉诊 《阴阳应象大论》称:“按脉”、“按尺寸”。《阴阳别论》称“持真脉之藏脉”。《五藏生成》“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脉要精微论》:“征其脉”,并且讲究诊脉应上下内外“推”动。《三部九候论》:“切循其脉”。《八正神明论》:“诊三部九候之病脉”。《离合真邪论》:“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病能论》“切求其脉理”。

    2.察、睹色诊 《阴阳应象大论》称“察色”、“审清浊”。《五藏生成》“五色微诊,可以目察”。《汤液醪醴论》“五色日见于目”。《玉版论要》“色见上下左右”。《九针十二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五阅五使》:“五色独决于明堂”,“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
, http://www.100md.com
    3.听、闻声息 《阴阳应象大论》称“听音声”。《五藏生成》:“五藏相音,可以意识”。《汤液醪醴论》:“音声日闻于耳”。《玉机真藏论》:“下闻病音”。

    4.度、察形气 《阴阳应象大论》称“视喘息”。《三部九候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并从此引出七诊九候之论。《经脉别论》:“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病能论》:“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方盛衰论》:“视息视意”。“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九针十二原》:“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终始》“必察其形气”。《五藏别论》还有“观其志意”的观察神气诊法。

    5.数问病情 《移精变气论》称:“数问其情”。《疏五过论》:“必问饮食居处”、“必问贵贱”、“问年长少,勇怯之理”。《师传》有四问:俗、讳、礼、所便。《长刺节论》有:“刺家不诊,听病者言”。

    6.弹、按体征 《三部九候论》:“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堪为世界最早的反射试验诊断方法。
, 百拇医药
    7.循、视经络 《三部九候论》:“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皮部论》:依据十二皮部,诊视色泽。

    8.循摸尺肤 《方盛衰论》:“循尺滑涩,寒温之意”。《官能》:“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论疾诊尺》:“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二、诊法求协手段的参合运用

    1.必须多法合参 《金匮真言论》在论述“五脏应四时”的诸多天地人关系后强调:“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是谓得道”。《阴阳应象大论》:“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移精变气论》:“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脉要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玉机真藏论》:“凡治病,察其形其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离合真邪论》:“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都强调众多诊法的互相参合,也即既多维又求协的诊法模式。

    2.诊法应参时序 《素问·金匮真言论》把时令多发病祥加阐述后指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内经》涉及时间诊法内容众多,仅举本条示例。

    3.诊以五行为据 《五藏生成》:“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4.《内经》强调三诊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明,知三则神且明矣”,“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可见《内经》时代,不称“四诊”,而是以神、明、工为名目的“三诊”法为主体。, 百拇医药(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