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徐景藩
编号:11477704
徐景藩治疗脾胃病临证思辨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7期
     徐景藩教授从医60余年,秉承家传,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笔者有幸师从徐老,侍诊左右,获益良多,兹将其临床治疗脾胃病临证思辨特点总结如下。

    辨别脏腑病位

    上脘至下脘穴部及其周围有自觉痛(或兼压痛)者,病在胃。如疼痛及于胁下(一侧或二侧)者,兼及于肝。痛以上脘至鸠尾者,病位常在胃之上部(近贲门处)。痛以下脘为主,及于水分、神阙者,病位在胃之下部及脾。

    辨虚实

    (1)得食则痛缓,空腹则痛甚者为虚。进食后痛甚,空腹时痛较轻者为实证。空腹时脘痛,进食得缓,但隔不多时又复疼痛者,多属虚实兼夹证。

    (2)舌苔腻者,多有实邪。舌质淡、红而干且舌体小者,多属虚证。
, http://www.100md.com
    (3)脉象细、濡、沉为虚;弦、滑尤以关脉弦、滑者为实。

    (4)观药后反应。如曾服党参、黄芪、白术等补益脾胃药后,脘痛缓解、胃中舒服者属虚;反之,疼痛加重,胃脘胀而不适者属实。

    (5)痛时,手按得减,喜按者为虚。按之痛甚而拒按者为实。

    气血辨证

    (1)气:胃脘疼痛,常有气滞。胃脘痛发作之时,胃气失于和降,气滞往往是主要病理因素。如伴有恶心、呕吐、嗳气频多,嗳而食物反流者,为胃中气滞而胃气上逆。如痛及胁下,平素性躁善郁,脘痛发作与情志因素关系显著者,则兼有肝气郁滞。

    如属虚痛,一般为胃气虚。但常兼见饮食减少,食后易胀,大便溏薄,舌质偏淡等症,则为脾胃气虚。在脘痛之际,每多脾胃气虚而兼气滞。
, 百拇医药
    (2)血:血出于胃,大便一般呈黑色,甚则如漆。如胃中有热或肝火犯胃,阳络损伤,出血量较多者,则呕血或吐血。初吐之时,常夹未消化食物。血流入肠,亦必兼便色漆黑。出血量多者,便黑而稀薄,用水冲之,可见红色之液。

    头目昏眩,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爪甲不荣,心悸、神倦,舌淡,脉细,是为血虚之征,大多见于胃脘痛合并出血者。少数患者,虽无出血,但由于胃脘痛经常发作或持久不已,饮食长期减少,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也会导致上述诸症。但一般严重的血虚,甚至出现气随血脱征象者,每见于大出血时。

    胃脘痛血瘀证,一是脘痛久发,痛位固定,刺痛或隐痛;二是舌质紫(或舌下脉络瘀紫);三是大便色黑(既有出血,又有血瘀)。此外,胃脘部有癥积者,血瘀尤甚。

    出血必然导致血虚,也常伴有血瘀。故对慢性胃脘痛病人应详为诊查。

    辨寒热
, 百拇医药
    (1)寒:脾胃气虚者,大多易生内寒,气虚发展至阳虚时,必有内寒。在内寒的基础上,易感外寒,以致形成内外俱寒。

    内寒一般表现为胃脘部冷痛,得温则痛减,食粮冷则痛发作或加重,饮则喜热。

    外寒常见于冬春气候寒冷,气温骤降之时,诱发胃痛或疼痛加重,形体觉冷。或兼头痛、鼻塞流涕等症。

    不论内寒、外寒,舌苔多现薄白,脉象多细。内寒阳虚者,舌质淡、脉沉。

    (2)热:一般具有烧灼感,口干,或口臭、口疮,牙龈肿痛,进热食则胃中烧灼感更明显,大便干或秘结。兼有脘痛及胁,嗳气频多,性躁善郁,脉弦小数者,属肝胃不和,气滞化热(火)。舌质红,食少形瘦,胃阴不足者,多由阴虚生热。如系气滞郁热而伤阴者,程度一般较重。

    胃热患者,虽具有上述症状,但胃脘部一般都喜温怕寒。中宫胃腑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腐熟水谷,脘部体表温度降低,则有碍腐熟功能。因此,有时易被误诊为“胃寒证”。
, 百拇医药
    辨湿、痰饮、食滞

    (1)湿:胃中有湿,主要见舌苔白腻,伴有口粘、口甜,胸脘痞胀,不思饮食等。如兼大腹胀满、大便溏泄者,湿浊兼及于脾。实际上,湿困之证,病位必然与脾有关,脾湿胃湿,相互兼见,不易分割。

    (2)痰饮:胃中有痰饮,主要表现为胃中辘辘有声、喜温畏寒,或泛吐涎沫,或呕吐清水,头眩。常兼见于部分脾胃气虚证患者。

    (3)食滞:饮食不当而使胃痛发作或加重,脘痞胀满,不思饮食,胃脘按之不适,重者出现舌苔垢腻。

    腹部切诊

    胃脘部疼痛,腹部切诊甚为重要,四诊合参,以确定其病位、病机和病性。据徐老经验,主要有下列几点:

, 百拇医药     (1)上脘至下脘部具有压痛者,为典型的胃脘痛。

    (2)上脘(或至鸠尾)压痛,以气滞为主,大多数属于实证为主。中脘附近压痛,有虚有实。下脘压痛固定局限,每以血瘀为多。

    (3)胃中有食滞,上中下脘均可有压痛。

    (4)中脘与右梁门压痛,以中虚气滞占多。

    (5)自诉胃痛,按上腹无明显痛点者,以肝胃不和为多,病情一般较轻浅。按诊时诉不适,有胀满之感而无压痛者,以湿阻气滞为多。

    (6)胃脘各部轻度压痛,在右胁下亦有压痛,以气滞而与肝(胆)有关,肝(胆)胃同病。胃脘无压痛,惟有右胁下、不容等部有压痛,病位主要在肝(胆)。

    (7)以两手中指在两侧梁门、天枢外侧交互用力按击腹部,随按随起,侧耳闻得内有辘辘声响者,常为胃中有痰饮。严重者应考虑幽门有血瘀停阻。, 百拇医药(陆为民 徐丹华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