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3554
警惕骗人的“健康工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3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8.13
     近日,消费者王先生拿着一种“高科技药品”来到山东省龙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执法人员辨别“高科技药品”的真假。

    原来,王先生服用这种“高科技药品”一段时间以后,不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执法人员对该“高科技药品”进行外观鉴别发现,王某所买的“高科技药品”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

    王先生说,前几天他在一位患友的鼓动下,参加了一个针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健康工程”活动,在活动现场,一些“专家”举办了讲座,还为参加活动的人免费检查了身体。然后,活动的组织者说,只要留下地址、联系电话,就可以领取免费赠送的“高科技药品”。但是,赠送的数量有限,如果想全疗程治疗,则必须购买。

    “专家”说,这种高科技产品不同于普通的药品,具有独特功效,其中所含有的八大成份是采用高科技生物技术从六种绿色天然植物中提取,保持植物中原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只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期服用,便可酌情减少药物。半年后,不但身体症状会明显好转,每天的服用量也将逐步减少,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将得到修复,并发症也会被阻止。
, http://www.100md.com
    王先生起初并不相信,但看到活动现场悬挂着的那一面面因服用该产品而摆脱病痛的患者赠送的锦旗,以及众多新闻媒体对该产品及该“健康工程”所做的相关报道,还有大量的活动照片,特别是在会场上看到身边的患友们纷纷掏钱购买,自己被活动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也买了一个疗程的药。

    没想到,王先生回家按照“专家”的指点服用了一段时间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头晕、恶心等症状。王先生对这种“高科技药品”产生了怀疑,于是来到龙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辨别真假。当执法人员告诉王先生,这种产品并非药品,对其病症也无治疗效果时,王先生连呼上当。

    其实,像王先生这样,在经销商夸大宣传的攻势下,将保健食品当成药品购买和服用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王先生之所以会上当受骗,主要是因为他搞不清楚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所以才会相信商家的虚假夸大宣传,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购买和服用。

    龙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介绍说,区分药品与保健食品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批准文号,药品为“药准字”,保健食品为“食健字”。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外,还具有一些普通食品所没有的或者不强调的功能,即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故称之为“保健食品”。而药品则是指专门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保健食品的功能主要是针对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或称亚临床状态),调节、缓解、改善人群的这种前疾病状态,预防性地提供健康保障,并不含有对病症的治疗作用。可见,保健食品与药品不同,保健食品立足于食品,重在调节。
, 百拇医药
    由于部分消费者存在某种身体不适,而又缺乏营养保健及医药知识,无力分辨“专家”的真假,对那些别有用心巧妙设计的所谓“健康工程”,更是信以为真。而一些所谓的“健康工程”的主办方还会以免费组织郊游、吃饭、发放纪念品等作为诱饵,这就更容易使人上当,对他们产生信任感,从而购买一个或几个疗程的产品(厂家在推销时往往都会强调,要吃若干个疗程才能见效)。有些患者甚至以保健食品取代药品服用,从而贻误了病情。

    龙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介绍说,不法分子在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为药品,坑害患者及消费者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有的是打着“全国预防和治疗某类疾病工程”之类的旗号,沿街发放大量宣传单或邀请卡。然后租用影院、饭店等为活动场地,聘请“专家”举办“健康讲座”。“专家”会将所讲的健康知识和宣传的产品相联系,随意夸大药效,诱骗患者购买。有的以组织免费检查身体等借口骗取患者地址、电话,然后给患者打电话,定好时间,把患者集中到某场所,或派车把患者接到某地,进行所谓的“体检”,其实目的还是借机“忽悠”患者购买产品。还有的是采用电话定购、上门服务、买赠相结合的方式诱使患者掏钱。

    此类活动的特征主要有七个:一是瞄准的对象多为体弱多病,识别能力低,易上当的中老年人;二是宣传时间多为早晚,可脱离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监控;三是销售形式采取免费试用,多买多赠,免费请患者吃饭、旅游、发放纪念品等方式满足人们贪图小利的心理,诱其掏钱;四是夸大宣传的多为“健”字或“消”字的保健品或消毒类产品,通过虚假宣传,将其包装为高科技产品,提升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一盒,购买一个疗程往往需要数千元;五是所推销的产品服用疗程较长,谎称半年或一年后才能见效,从中一次获利;六是所开的票据上往往无任何印章;七是活动周期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得手后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报记者 卢锡奂 通讯员 吕卉, http://www.100md.com(卢锡奂;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