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1426
先声药业:从后起到领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8.13
     2007年,医药产业的并购潮再次悄然萌动、渐行渐进。这一轮的行业并购从一开始就明显被贴上和上一轮迥异的标签,并购价值观从追求规模转向对创新药物品种和技术的选择,在新一轮并购中已经越来越清晰。而有业界评论:开启新一轮并购的里程碑事件无疑是2006年恩度收购的案例。事实上,作为这一案例操作者的先声药业,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借助资本不断解放企业的生命力,在默默的并购中积累、丰富。

    2007年4月20日,先声药业集团(下称“先声药业”)董事长兼总裁任晋生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声。这家此前较少受人关注的制药企业,梦幻般登上华尔街金融舞台。将先声药业推上波诡云谲的华尔街的,不是这里的金融权贵,而是中国内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北京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

    先声药业的股票当日报开于15美元,报收于15.30美元,上涨5.5%,IPO总募集资金数为2.61亿美元,融资额度远超过当初预期的1.2亿美元。而在此之前包括广州药业、同济堂等同时选择在A股和境外上市的企业,都曾出现境外被边缘化的状况。先声药业在纽交所的旗开得胜,一方面离不开弘毅在此间的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与先声药业在中国药业市场上的硬功夫密不可分。
, 百拇医药
    在公司历史简介中,先声药业是这么介绍的:

    先声药业先后购并了江苏汉合制药有限公司、海南海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富制药控股公司)、上海哈慈一医药业有限公司、南京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述所有的资本运作活动中,先声都遵循了以渠道销售为核心能力,以产品为导向,以良性规模扩张为目标的并购模式。作为先声集团董事长的任晋生,也多次公开表示“医药行业核心竞争力源于资源聚焦”。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海富:痛定思痛的整合

    在任晋生创业之前,他曾以启东盖天力营销副厂长的身份,主持了“盖天力”的营销。

    1992年,任晋生开始创业。显然此前作为国营药厂营销副厂长的背景,给先声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 百拇医药
    创业伊始,任晋生等人就作出了引起国内医药界轰动的惊人之举——在国内率先选择“总经销”、“总代理”的营销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先声成功代理了“再林”和“臣功再欣”。

    可惜好景不长,产品做大了,南京臣功制药却收回了产品代理权,让当时的任晋生受到了灾难性的打击。1999年7月,为走出困境,企业再次改制重组,并更名为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此时,“再林”作为惟一的品种迅速崛起,然而,一年之后,先声再次面临与当年“臣功再欣”同样的危机——“再林”的生产企业海富制药决定收回总代理权,不再合作。

    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加之取得了海富大多数股东的支持和信任,任晋生通过系列资本运作,间接控股了海富制药。

    通过“功臣再欣”和“再林”事件,任晋生渐渐认识到单一贸易公司的脆弱性——容易受制于人,自己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品牌和声誉,会随着药品代理权的回收而拱手让出。
, 百拇医药
    从任晋生随后的资本运作中可以看出,营销出身的任晋生始终遵循了收购海富制药的思路——即以渠道销售为核心能力,以获得产品为目标开展并购,从而促进企业良性规模扩张,始终按着聚焦资源、聚焦优势的路子在走。

    在这个思路下,先声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完成了从贸易、生产到研发的布局,成为一家集新药研发、药品生产、专业营销推广于一身的综合性医药企业。

    再次并购,获得“再林”升级品种

    将海富纳入旗下后,2002年“再林”的年销售总量超过3亿包,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此类药品的市场潜力依旧巨大。但“再林”属纯阿莫西林颗粒,会使细菌获得耐药性。而“安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1))是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加入的克拉维酸钾能有效克服耐药性。虽然“安奇”97年就上市了,只是销量一直平平。

    正是看好了“安奇”的潜力,2003月,先声通过资本运作,控股了南京东元制药。在聚焦战略上有过深刻认识的任晋生十分坚定地认为:2003年,“安奇”将是先声药业除了“再林”和“英太青”之外,第三个重量级的产品。而事实上,“安奇”系列产品确实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市场稳居销售三甲,已经成为先声药业的亿元产品之一。
, 百拇医药
    整合资源,获得研发能力

    虽然拥有了“再林”、“安奇”,但先声仍然对自己缺乏研发能力耿耿于怀。

    2003年3月,先声在江苏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等四家研发机构的基础上组建药物研究院(先声重组江苏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再次证明了,任晋生具有非凡的整合资源能力),聘请了原中国药科大学科研处处长殷晓进担任总经理,还聘请了8个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为特聘专家。为了让科研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先声在南京东郊新购了300亩土地,并投资2亿元用作研发基地的建设。

    为了有效开展新药研发,先声还大胆推进制度创新,先声药物研究院按照研发工作特点设置了“项目分段奖励”的及时激励措施。

    4年间,先声药业新药研究中心已获得和申请中国专利54项,成功开发首家、独家上市品种近10个。其中2004年3月首家上市的“必存”(通用名“依达拉奉”)先声药业用了3年时间和1000余万元人民币研发,而目前,作为世界上治疗脑卒中急性期一线治疗药物,“必存”今年销售额有望达3亿元。
, 百拇医药
    汉合:从并购到退出

    先声的并购也有退出的,比如江苏汉合。

    汉合是先声到目前为止,惟一买进又卖出的企业。据悉,先声药业在2000年左右并购了“江苏汉合制药有限公司”,却又在2003将之出售给了天士力集团。据业内人士透露,先声之所以有此作为,是因为需要调整产品线。

    某技术创新基金官方网站上显示:“江苏汉合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类新药盐酸非洛普原料与制剂,由于项目执行严重拖延而终止”。该类新药主治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国内目前未有任何信息显示该类原料的成品生产信息。

    因此笔者推断,可能由于汉合制药该类产品的研发失利,加上当时汉合的主要产品线与先声药业有部分重合,没有了先声感兴趣的产品,汉合的出售也就无法避免了。

    合作弘毅,如虎添翼
, 百拇医药
    2005年9月29日,联想弘毅与先声药业签约,以2.1亿元持有先声药业31%的股权。这是先声药业在企业资本运作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媒体报道,弘毅选择先声的原因是:当时先声药业100%股权由管理团队掌握,股权清晰,净资产回报率超过50%,年纯利润超过1亿元,近四年半的增长速度高于150%,强于众多上市公司。

    如此高速增长的企业,出售的价格是不是太低了呢?笔者认为,先声虽然连年高速增长,但薄弱的底子,不断的并购,并没有给先声储备充沛现金,而弘毅的入股除了能带来现金,更重要的是,还带来了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可能性。

    先声药业被收购后,资本金更加充沛,与海外市场对接的可能性也随着弘毅入股迎刃而解。然而,按照美国资本市场的标准,先声并不是一家优质药品企业。先声的化学药业务,鲜有真正的独家品种,而且多数技术含量不高,显然这样的产品结构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高市盈率。先声需要装入更具有想象力的资产。
, 百拇医药
    于是,在联想弘毅的协助下,先声以2亿元收购了烟台麦得津公司80%的股份,从而拥有了其另一个重磅炸弹产品——恩度。

    恩度和先声联姻可谓珠联璧合,先声在中国市场上强大的销售渠道,解决了恩度的销售难题;先声将恩度纳入囊中之后,除了能扩大销量,更重要的是,跟上了国际上生物药日益兴盛的趋势,这将让先声披上“生物制药企业”的光环。

    从很多方面来看,弘毅和先声之合作是成功的。先声最近几年在恶劣的中国医药市场上,仍然保持了每年40%以上的成长速度。而2007年4月在纽约上市,更是为先声12年来的努力结下了硕果。

    纽交所IPO:重头还是在研发

    先声药业是目前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化学生物药公司。然而,先声上市的时候,中国A股正是风起云涌之际,而且人民币也进入升值轨道。以先声的资质,倘若在A股上市,将获得远高于纽约证交所的市盈率和融资额度,而且还能坐享人民币升值之利。
, http://www.100md.com
    那么,先声缘何舍近求远,选择在纽交所上市?

    任晋生认为:美国的医药产业是全球医药产业制高点,技术、研发氛围、产业的投资者都是最好的,而中国的医药产业要更快发展,需要学习借鉴先进的东西。任晋生透露:在上市前的路演过程中,一共举行了七八十场会议,投资者提了几百个专业问题,让先声接触了许多新东西,思考了许多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虽然在纽交所上市相对风险较大,但对先声的跨越式发展来说,是个很好的外力推动。显然,美国良好的药品研发资源,仍然是任晋生考虑的核心问题。

    据悉,先声计划将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资金中的5200万美元投入药品研发领域。虽然投入的研发费用无法与外国制药巨头相比,但这已是目前本土医药企业中启动的最大一笔研发资金了。

    先声告诉你:什么才算是正确的资本运作

    回顾先声这一路的资本运作,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做法与国内其它制药企业的区别。在医药行业,并购一度非常活跃。但大部分企业家们面对兼并整合时,普遍面临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先做大再做强为导向,造成企业资源配置低效率,结果不但没有通过产业整合提升效率、做大做强,反而一个个折戟沉沙。
, 百拇医药
    三九失败了,东盛失败了,华源失败了,后来者先声药业,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呢?分析先声的成长,笔者认为:

    1.先声的并购,基于自身渠道的消化能力

    对比东盛科技,先声的并购显然是审慎的。

    东盛销售构成大部分来自OTC产品,在医院市场,东盛本身的渠道薄弱,销售存在严重的短板,制约了东盛消化并购企业的能力。

    而作为医药公司起家的先声药业,本身的渠道主要落在医院市场,所以其并购吸纳的产品主要落在了处方药上。产品到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从而带来规模和利润的良性扩张。

    2.围绕研发能力和产品进行并购

    从先声一系列资本运作的动作可以看出,先声的并购都是基于提升研发能力和获得优势产品的并购。从“再林”到“安奇”到组建药物研究院,到汉合的买进抛出,到并购恩度,均显示出了先声的眼光和清晰的并购思路。相比之下东盛科技以5亿元高价、超出想象的承诺拿下云药集团50%的股权,却并未获得有价值的核心资产,结果折戟沉沙。
, 百拇医药
    3. 不断提升核心能力,进入良性循环

    分析先声多次并购,其思路异常清晰,就是依托医院销售渠道,通过并购获得产品和研发能力,以更多的产品来扩大渠道规模,从而进一步促进规模良性成长。这种并购,本质上是以渠道销售能力为核心能力。并购不但没有分散资源,反而充分聚焦资源,加大了先声的核心能力——渠道销售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先声所有的并购,都在获得产品后将并购对象转化成了生产车间,其产品均被纳入了统一的医院销售队伍中去。相比之下,东盛、华源等很难做到。而渠道不能整合,就很难提升营销的效率,制约销售潜力的释放。

    先声之痛,中国药业之痛

    出身草根的先声药业,通过十五年来的努力,终于步入了企业发展良性轨道。在中国制药企业中,笔者认为,先声有望成为中国制药业领军企业。然而,先声12年来的发展,尽管成绩斐然,但透过种种成绩,却可以看到先声的成长,仍是以单一营销为驱动力的简单扩张。
, 百拇医药
    当我们把视野从国内扩张到全球市场,先声在研发、国际化、规范营销、管理能力上,仍然是一家相当稚嫩的药企。

    对比印度的Ranbaxy, Dr.Reddy’s,先声作为中国领先的制药企业,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上,相对于开展全球并购的印度制药企业,先声还只是一家区域性药企;相比已经具备国际规范市场营销能力的印度领先药企,先声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传统促销模式;相对于已经能做新药研发的印度领先药企,先声无疑还有极大差距,这种差距,从研发投入上可见一斑,印度Ranbaxy每年的研发投入接近销售收入的10%,而先声药业仅有3%左右。即使在销售规模上,先声和印度的领先企业相比,也大大落后。

    这样综合评估下来,对比印度的领军药企,先声显然全方位落后。中国最领先的药企之一不过如此,那么整个中国制药业的竞争力又是怎样的呢?先声之痛,也就是民族制药业之痛。

    中国市场的规模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法宝,然而,当政策趋向越来越倾向于规范化,跨国制药企业挟产品优势,在中国化学药市场上必将越来越强势的情况下,先声药业下一步走向何方?民族化学生物药业走向何方?, 百拇医药(陆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