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1151
医械召回,阵痛难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0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8.20
     8月8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指出,今年下半年,SFDA在医疗器械方面的政策是,将组织对已获准注册和再申请的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现场核查。

    这一消息又引起了人们对医疗器械关注的热情。如果说这一政策是对医疗器械行业的一次直接作用的话,那么SFDA从2005年开始着手起草制定的《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初稿),将是对处于缺失状态的医疗器械召回制度的明确和完善。随着这一工作的推进,医疗器械召回制度在我国的最后确立也就指日可待,这对于国内医械企业来说,无疑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在召回制度已经成为国外医疗器械企业的惯常做法时,国内企业依然对“召回”二字讳莫如深。一旦自己的产品出现问题,国内企业通常只是采取调换、修理或者适度赔偿的方式来处理,而不会采取主动召回的方式。

    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有三:一是认识上的问题。因为产品一旦召回,就等同于承认自己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主动承认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二是现实原因。目前,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企业规模小,难以承受召回所带来的损失;三是很多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质量追溯机制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因此很难实现有效的召回。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只是为了做一锤子买卖,置道义和社会责任于不顾。

    事实上,从强生等国外企业的召回机制来看,这种召回虽然在短期内对企业的盈利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在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利益的同时,企业也赚回了名声和潜在的市场,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而另一方面,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召回可能带来的损失也是许多企业难以承受的,小一点的企业甚至可能因此而破产,这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美国眼力健公司就因为召回一款问题护理液而导致当季销量大跌72.5%,直接损失高达2700万美元。从这个层面上看,很多企业或许很难承受召回之痛。

    但是,召回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未来不可改变的现实,与国外企业实力悬殊也是事实。因此,就目前来看,加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一行业的集中度,优胜劣汰,才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召回制度已经成为国外医疗器械企业的惯常做法时,国内企业依然对“召回”二字讳莫如深。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召回可能带来的损失也是许多企业难以承受的。, http://www.100md.com(贺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