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品监督
编号:11483196
如何做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1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8.21
     要想做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执法人员必须掌握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医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同时要注意探索有效的监管方法,把握监督检查重点环节和品种等。笔者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做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心得体会。

    ▲了解相关知识

    医疗器械执法人员除了要熟悉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外,至少还要掌握医疗器械分类及文号格式等相关知识。

    关于医疗器械的分类。如X线诊断设备:200mA以上属Ⅲ类产品,200mA及以下属Ⅱ类产品,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200mA以上的X光机,标识为二类医疗器械,这样的X光机很可能就是假冒产品。又如2002年8月是避孕套医疗器械分类代号变更的一年,之前为267,之后为266,如2003年批准的避孕套分类还标识为“267”,那么可能就是假冒产品;如分类标识为“268”“269”等,肯定就是假冒产品。另外,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上,CT属Ⅲ类医疗器械,而CT中所使用的医用X射线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球管,以下简称球管)属Ⅱ类医疗器械。球管是有一定曝光次数的,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我局针对CT中的球管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了几例没有注册证书的球管。
, 百拇医药
    关于医疗器械文号。如运用医疗器械文号编排规律,我局发现某避孕套外包装盒标识的注册证为“粤药管械(准)字2670194号”,文号中未标明批准年份,经核查属假冒产品;同样利用医疗器械文号编排规律,我局在市场上发现标示为“×药管械(试)字2003第200××××号”的医疗器械,我们知道试字号后面为过期年限,正常文号应为“×药管械(试)字2003第205××××号”,这种注册证号明显不符合文号格式,经核查也属假冒医疗器械。

    此外,还要注意积累与医疗器械有关的电子、医学、机械、外语等知识。

    ▲形成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

    医疗器械检查容易流于泛泛,或只限于检查几个医疗器械,或只限于检查某医疗器械的部分资料。为了避免检查中出现遗漏,要摸索形成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

    如我局在工作中摸索出“四看三对”工作方法。
, 百拇医药
    “四看”:看被检查单位证照、看医疗器械购进渠道(包括供货公司证照及购进票据、发票等)、看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合格标识、看医疗器械实物。

    “三对”:仔细核对供货商证照上的信息与购进票据、发票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包括单位名称、票据上加盖的公章名称及证照上加盖的公章与票据、发票上加盖的公章是否是一个公章等);仔细核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信息与医疗器械实物是否一致(如生产日期、型号、生产国等信息);仔细核对产品说明书功能主治与审批内容是否一致。

    利用“四看三对”,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全数字X线放射成像装置注册证书为2006年3月批准的,此前该医疗器械无任何其他注册证书,而该机机身标签却标明生产日期为2005年12月,且于2006年1月就被销往了医院,最后该机被确定为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通过“四看三对”,我局还发现某医疗机构购入的喉镜,供货商提供的是甲单位的证照,而发票却是乙公司的,经核查,该医疗器械系从非法渠道购入。
, 百拇医药
    ▲明确薄弱环节及重点品种

    监督管理要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如医疗器械购进把关不严,验收不规范,某些临床医生自带医疗器械进行手术、各科室自购医疗器械等。有的医院大型医疗器械部分以租赁方式(对方提供设备,院方交纳使用费)购进,这种购进模式,容易造成医疗器械检查验收流于形式或根本就不履行。另外,大型医疗器械有很多附件,有的附件是需要另外注册的,但医院在购入大型医疗器械时,往往只注重对大型医疗器械本身进行检查验收,而忽视了对附件的验收。如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购进的大型医疗器械CT,附带了一个心电监护仪,该监护仪机身标识文字均为英文,而该CT注册证书产品性能结构及组成一栏并未标明有该心电监护仪,且该仪器也提供不出任何产品注册证书。

    监督检查的重点品种有:进口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产品。

    江西省景德镇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王张明

    文章属学术性探讨,除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外,不作为执法依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