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430
全国人大常委朱相远:中西医应当优势互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90期
     在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医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作了“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的专题报告。他说,中西医学是从不同视角来观察研究人体系统的,如同苏东坡诗中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中医横看成岭,西医侧看成峰。二者唯有互相配合,才可能识其“真面目”。

    朱相远明确指出,医学是人文同科学的交叉与结合,是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的交叉与结合。在这方面,中医比西医结合得好。实现医学的现代化,不能丢弃自己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他分析,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医药的差异。中医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统一,强调天人相应,注意节气变化,用药多为天然的。西医只注重人体自身,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用药多为人工合成的。中医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是一个模糊的超复杂性系统,采用综合方法可以头痛医脚。西医则把人看成是由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构成的复合体,采用单因子分析的方法,越分越细、越单一、越精确,直到分子水平。中医用阴阳、五行、运气、藏象、经络等形象地描述人体各种器官与功能的相互关系,用悟性直觉冥证出一个模糊的复杂性体系。西医则采用数理思维与实证的方式,理性地观察人体,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概念来看待人体。中医理论重模糊,重复杂性,亦此亦彼,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若干味中药混成一体,弄不清什么是有效成分。西医理论重清晰,判断明确,非此即彼,药有效成分单一,效用专一,含量精确。中医以经验为主,通过望、问、闻、切等经验来了解病人,重视病人的特殊性,采取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方法,既可同病异治,也可异病同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缺少统一标准。西医以推理为主,通过各种仪器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从精确的数据中按统一标准,判断病症,对症下药,常治标不治本。重视病的普遍性,不注意人的特殊性。中医保健养生,注重身心和谐,如太极拳、气功等,讲究食药同源。西医有病治病,重视机体变化,轻视情绪、感情变化,这些差异就决定两者应当互为补充。
, 百拇医药
    朱相远说,中医在宏观战略上,重视人的特殊性,强调人的整体性,主张标本兼治,关注人体同心理、同社会、同环境的统一和谐。比如有人呼吸系统患病,西医久治不愈,中医却能从“润下通便”法着手用药,奏效很快。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抢救的非典患者,就没有后遗症,这是因为中医重视整体调理,辨证用药,靠调节人体机制来战胜疾病。中医用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强调配伍,综合取得效果。如果把中药材作为单因子分析,的确会发现具有毒副作用,但经配伍后,毒副作用就被平衡减缓。中医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也能治好病人。中医这些优势与疗效是不可否认的。正因如此,在国内外仍有很多人就诊于中医,特别对一些慢性病、功能失调性疾病、老年病与疑难症,中医的效果更为明显。

    目前,自然科学包括西医的发展趋向是从分科过细转向综合,从线性转向非线性,从简单性转向复杂性,从不可逆性转向可逆性,从一般性转向特殊性,从必然性转向偶然性,从可预见性转向不可预见性,从治标转向治本。后者正是中医的特色。因此,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中医的宏观战略思想上获得启迪和思路。中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也必须从西医的微观战术上汲取方法与手段。现代科学知识和高科技成果,西医能用,中医同样也可使用。若固守传统经典,拒绝现代科技成果,就只能延守经验而不能创新发展。长此以往恐怕连延守也要发生困难了。因此,中西医应当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借鉴,用对方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共同揭示人体生命奥秘。, 百拇医药(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