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800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9.01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药学研究  创新成就未来

     近百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巨大变迁,我国的药学研究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从以传统中药为主的研究,逐步走向现代药物与传统中药并行的研究之路,研发出一系列在国际上领先和首创的新药。

    ▲建国前:中药研究系统深入

    20世纪初,我国药品生产基本上是仿制或制剂加工,药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方面,对于药物的合成与分析、药剂学等的研究很少。新中国建立前的约40年间主要是对百余种中药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比较深入系统、获得较多成绩的有麻黄、当归、延胡索、防己、贝母、三七、芫花、蟾酥、使君子、常山、鸦胆子等。

    1924年,陈克恢等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等期刊发表了关于麻黄研究的论文,指出麻黄有效成分麻黄素(碱)的生理作用与肾上腺素类似而持久,其效能完全与交感神经兴奋剂相同,由此麻黄素成为国际瞩目的一个拟交感神经新药,被认为是中药研究的成功典范。
, http://www.100md.com
    ▲建国后:合成药物迅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合成药物的研究工作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以磺胺类药物为例,我国对磺胺噻唑、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磺胺甲基异口恶

    唑等药物的生产路线和工艺加以改进,使之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以抗生素为例,氯霉素的化学合成研制成功,金霉素的生产方法研制成功,万古霉素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

    20世纪50、60、70年代,抗血吸虫病药物一直都是我国合成药物的重点研究课题,在成功开发了有机锑剂之后,又发现了具有显著杀虫作用的呋喃丙胺,成为我国研制的治疗血吸虫病的第一个非锑剂药物。

    1958年,我国第一个抗肿瘤药氮芥在上海研制成功后投产,接着噻替哌、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等化学抗癌药陆续推出,随即更生霉素、争光霉素、平阳霉素等抗肿瘤药物也相继研制成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对溶肉瘤素的结构改造中得到了N-甲酰溶肉瘤素,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在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面,解决了阿糖胞苷和环胞苷的全合成方法生产路线,成功取得了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全合成工艺以及对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脱氧三尖杉酯碱的合成等。
, 百拇医药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甾体激素类药物。将可的松的合成路线从原来的12~14步改革为7步,同时改革了氢化可的松和黄体酮的合成路线,一些取代基的引入和结构改变的方法也得到了解决,使氟氢可的松、醋酸氟美松等高效抗炎甾体激素和苯丙酸诺龙、康力龙等蛋白同化激素以及醋酸甲地孕酮等口服避孕药相继投入生产。

    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了牛胰岛素的全合成,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在维生素类药物的研究中,我国首先研制成了维生素C二步发酵工艺,并研究出维生素A、维生素E等品种的化学合成方法。

    1965年,我国在唐古特山莨菪中分离得到了山莨菪碱和樟柳碱,使治疗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中毒型痢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取得新的突破。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针对前列腺素(PG)在世界生化药物领域发展较快的趋势,我国研制成功了相关的化学合成制品和生物合成制品,其中生物合成制品有PGEl、PGE2和PGl2等。
, http://www.100md.com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发现青蒿素被国外专家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世界抗疟药史上继喹宁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

    ▲改革开放后:创新药物日渐增多

    改革开放后的29年里,合成药物的研究方法多以天然有效成分或疗效好的药物为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合成研究进而探索结构改造,合成其衍生物或类似物。如1985年,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药物美登素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全合成成功;1986年,从民间草药千层塔(蛇足石杉)中发现的石杉碱甲、石杉碱乙在我国首次获得全合成,对治疗重症肌无力和早老性痴呆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药品专利保护,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得到了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品种迅速增加,在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抗疟药、避孕药、抗寄生虫药和抗生素等方面进展迅速。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已经有45个品种获新药证书,41个品种申报新药证书,109个品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6个创新性强、前景较好的品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 百拇医药
    近100年来,我国的药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药物和参与国际新药研发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只有塌下心来,潜心研究,把创新作为永恒的主旋律,我国才能在世界药学界占据一席之地!

    (文章由本报记者 熊昌彪 整理)

    ■图1:合成的胰岛素变成结晶。

    ■图2:1993年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者邢其毅院士(中)与法国著名有机化学家Julia教授(左)在一起。

    ■图3:科研人员在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上海中医药大学供)

    ■图4:我国首次合成牛结晶胰岛素的历史照片。

    ■图5:药检人员在进行药物检定工作的历史照片。

    (中检所供)

    ■图6:上世纪50年代的药学实验室。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供)

    ■图7:姚新生院士在进行新药研究。

    ■图8:北京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进行制剂研究。

    本报记者 白毅 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