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3期
编号:11482317
中性粒细胞在皮瓣坏死中起重要作用 地塞米松防治皮瓣坏死有良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3期
     本报讯 (驻地记者 张中桥)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和济南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的研究人员,经过近8年刻苦攻关,发现中性粒细胞在皮瓣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地塞米松可有效防止皮瓣坏死。其研究成果荣获2006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者围绕中性粒细胞的系列活动(活化、黏附、组织浸润、凋亡或坏死、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等)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了研究。其成果的创新点是:证明了中性粒细胞的系列活动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并从形态学上证明了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凋亡、坏死的超微结构改变;从中性粒细胞死亡(凋亡与坏死)过程的异常角度阐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并证明地塞米松防治皮瓣坏死的机制在于其可调控中性粒细胞的死亡过程,使中性粒细胞有适度的凋亡水平,尽量避免中性粒细胞的坏死;证明地塞米松也可使皮瓣中浸润的吞噬细胞保持正常的功能,从而吞噬掉凋亡的中性粒细胞,避免凋亡延迟现象的发生,并发现吞噬细胞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各占50%。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部分坏死中性粒细胞及溶酶体等毒性物质亦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地塞米松可避免机体分泌TNF-α与IL-10水平的失衡,从而减轻皮瓣的损伤程度;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机体全身微循环紊乱(血管内发现大量的白色血栓等)及肺、肠等多脏器的病理改变,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可减轻这种全身性反应;在临床上总结出地塞米松改善皮瓣成活的剂量与疗程。

    据该研究第一完成人鲁开化教授介绍,他们根据上述机制制定了防治皮瓣坏死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即术后皮瓣血运障碍时早期短期全身与局部同时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目前他们已救治110例皮瓣血循环障碍患者,地塞米松明显减少了皮瓣手术的并发症,皮瓣坏死率由过去的17%降低到5.88%。另外,应用地塞米松防治皮瓣坏死技术还可用于战时火器伤、爆炸伤所产生的皮肤软组织损伤、坏死的预防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