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678
“暗标底”考验真功夫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6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9.06
     曾经作为控制药品价格、规范医院药品采购重要措施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因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而遭到越来越来多的质疑。一些省、区陆续宣布终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推行挂网采购。挂网采购的优点在于全省统一采购,剥夺了各地的单独采购权,避免了以往权力分散,企业奔跑耗费大量金钱与精力的问题,同时在配送环节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此次河南药品招标名为“挂网招标集中采购”,摆明了走的是中间路线。挂网招标首次设置标底,“且以‘暗标’的形式出现”,集中招标采购意味强烈。这种兼容究竟是制度倒退,还是结构创新?由“标底价招标”引发的利益博弈,其过程和结局都具有重大的标本价值。

    仅仅因为“暗标”,就将此前对集中招标采购的诸多疑虑套用过来,未免过于消极。河南方面标底设置五个参考标准,进入评标程序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种种做法,正是针对企业方面“权力寻租现象有可能产生”的担忧而设。相较于阳光采购“三轮竞价”,河南标底价“一剑封喉”尽管有些严酷,但对于平抑药价而言未尝不是一剂猛药。如报道中所说,暗标首先考验企业维护产品价格体系的能力,让“那些价格控制得好、产品流向明确、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占得先机。同时也考验企业对市场的理性态度——心存侥幸报高价固然难以过关;“报了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即使中标了,无法进行临床推广,难以实现商业配送”,“一旦企业这次报了全国销售最低价,而下次其他省挂网招标也采用类似方法”,同样得不偿失。企业要过这一关,没点真功夫怕是行不通。

    但“暗标”面前接受考验的,不仅是企业。身为操盘手的省药品招标办,如何在设标底不公开的情况下,打消企业的顾虑,确保招标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这显然不是一句“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就能办到。已经开始有生产企业四处托商业企业打听消息。从理论上说,药品采购链拉长,腐败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即便低报价者中标也不意味着招标达成初衷。一些药品中标后,由于价格较低,其使用量会减少,另一些则干脆“消失”:一方面是医院嫌价格低不肯销售,另一方面是厂家因利润薄不愿生产。此外,小企业小品牌易中标、变脸投标、二次公关等等老问题,也绝非招标模式的简单改变就能全盘解决。

    有专家指出,要将药品招标置于绝对“阳光”之下,必须建立由医疗保险机构介入,代表患者监督评标的招投标机制;要在医院建立质控小组,通过网络对用药情况实行监控;医院采购中标候选的药品不能以“用药习惯”为借口进行选择;住院部须加强对病历的检查,堵塞药品回扣漏洞……成功的招标仅仅是一个正确的起点,在药品流通的体制建设和渠道净化方面,比暗标底或者挂网更重要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南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