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4期
编号:11485580
自杀问题及防治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4期
自杀问题及防治策略

     自杀是指自愿并主动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包括自杀已遂(自杀完成或死亡)、自杀未遂、自杀观念(自杀意念)和自伤行为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000年报告,在所有与暴力相关的死亡率中,自杀的死亡率高居首位,超过了战争和凶杀所致的死亡率。

    自杀有家族性聚集倾向,其结局具有性别差异,且自杀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自杀除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相关外,其相关因素还有婚姻、经济状况、性取向、既往自杀企图、自杀观念,以及一些状态性因素如自杀方式的可及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社会孤立、焦虑、绝望和生活满意度等。只有少数自杀发生前无预兆,大多数自杀者有表明其意图的明确预兆。因此,应严肃对待所有自杀或自残的威胁。

    由自杀死亡所造成的疾病负担非常沉重,按照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指标统计,2001年西太平洋地区的自杀死亡DALY已占全部DALY的2.5%,较全球平均水平(1.4%)高出近一倍。
, http://www.100md.com
    我国自杀问题的特征

    在我国,自杀已成为第五位死亡原因,是15~34岁人群中的首位死亡原因。我国每年约有19.3万至28.7万人死于自杀,150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出现长期或严重的心理创伤。

    2005年的自杀相关数据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自杀问题呈现以下重要特征:

    · 女性自杀死亡率为14.53/10万,男性为12.55/10万,提示女性自杀已遂率较高。

    · 15~25岁人群自杀死亡率占总人群自杀死亡率比例最高。

    · 农村自杀率(16.46/10万)总体上高于城市(8.48/10万)。但农村自杀标化死亡率在1995年(24.76/10万)的高水平上呈下降趋势,10年间下降了34%(男性下降27%,女性下降36%)。相反,城市自杀标化死亡率在1995年(7.17/10万)的低水平上呈现上升趋势,10年间上升了18%(男性上升27%,女性上升10%)。
, 百拇医药
    · 自杀人群中精神疾病患病率为63%,其中63.5%为抑郁症,但仅9%自杀者曾到精神科或心理治疗机构就诊。

    个体自杀预防措施

    1. 全面评价:评价危险因素、自杀意念、自杀史、目前情绪状态、对待自杀问题的态度、总体精神状况等,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

    2. 讨论:首先,医生或其他试图帮助自杀者的专业人员应当与自杀者建立起良好、相互信任的关系。其次,双方可以尝试签署“零伤害协议(no-harm contracts)”,规定在自杀者产生自杀意念时,应先找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同时延迟实施自杀行为的冲动。

    3. 环境干预:这需要家属和社区协同工作(如妥善保管可能用于自杀的工具、处理有关生活事件、陪伴有自杀意念者),也可以借助于一些社会资源(如危机干预热线、警察、工作单位等)。
, 百拇医药
    4. 医疗干预:常用的是各类心理治疗以及针对抑郁症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等。

    5. 随访评价: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相关应对技能的掌握程度,精神和情绪状况,以及自杀意念有否反复出现等情况。同时,确保自杀未遂者获得持续帮助。

    自杀预防宏观策略

    国家和社会的相关权威机构,应着手起草以政策、目标为导向的自杀预防策略,把相关信息适当地提供给所有居民,特别是高危人群。建立良好的公共信息系统,促进公众认识自杀这一公共卫生问题的特点、原因以及识别危险人群的方法等。

    1. 实施预防策略:各地区应当在宏观策略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制订计划并确立责任部门,发挥社区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使自杀预防工作获得广泛支持。由专门机构负责监测、控制自杀问题,协调各部门的合作,评价实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2. 宣传科普知识:向公众宣教自杀相关的预防和干预知识。在宣传科普知识方面,媒体应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美化自杀行为的报道,例如对自杀死亡不应称为“自杀成功”,而应称为“自杀完成(或已遂)”,应避免用头条新闻报道自杀案例,尤其当事关名人时,更应避免渲染夸大之词。媒体在报道时应强调自杀者的行为对其亲属心理方面的伤害,关注悼念死者和寄托哀思。客观描述自杀未遂者的健康状况,亦可以防止其他人盲目模仿自杀行为。

    3. 开展培训:对护士、医师、心理学家和其他咨询师进行相关教育,对教师、律师和警察等公共服务行业人员进行培训,为自杀高危个体的家人提供教育计划,以提高识别高危个体的能力,使其能对自杀行为做出正确反应。

    4. 提供方便有效的临床和专业服务:如顺畅的会诊转诊制度,加强社区与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系。发展更多途径使高危人群能获得综合性服务。

    5. 尽量限制致死性方法和自伤工具的可及性:加强农药管理,建立更安全的方法分发潜在致死剂量的药物,支持发明预防自杀的新技术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