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6期
编号:11491637
新技术,新器械:经桡动脉途径PCI前景光明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6期
新技术,新器械:经桡动脉途径PCI前景光明

     选择导引导管的关键:良好的同轴性和支撑力

    选择理想的导引导管是经桡动脉途径PCI成功的关键,首要条件是获得良好的同轴性和支撑力。既往经股动脉使用的导引导管用于桡动脉途径时,支撑力有不同程度降低,如Judkins导引导管降低约60%,long-tip型导引导管(EBU、XB等)降低8%。

    专为经桡动脉途径PCI设计的导引导管弥补了上述缺陷,包括Kimny、Fajadet JF、MUTA Wiseguide、Radial和MannTMIM等。Kimny和Radial导管特有的弯曲设计可同时满足左、右冠脉及静脉桥血管介入操作要求。Kimny导管同轴性和支撑力优于Judkins导管,其支撑力虽较long-tip型导管差,但头端更柔软,易于操控。Fajadet JF和MUTA Wiseguide导管分左、右两种。MUTA Wiseguide导管通过MUTA curve在对侧主动脉壁获得更大的被动支撑力,且其独特的第3弯曲设计可更好地适应头臂干部分。MUTA left导管形状与普通JL导管相似,但支撑力更大。MUTA right导管的弯曲是三维设计,有MR2和MR3两种,其中MR2使用最广泛。Fajadet JF导管的Long-tip设计能提供更好的同轴性和支撑力。MannTMIM导管专为经左侧桡动脉左内乳动脉途径而设计,通过第2弯曲顶在锁骨下动脉对侧壁提供同轴性和支撑力。

    与更大内径导引导管相比,5F导引导管对动脉损伤小,可降低动脉痉挛发生率,又利于深插技术而提高主动支撑力,但其支撑力弱,可视性及抗折性差,故在经桡动脉途径PCI中的应用有争议。Dahm等关于经桡动脉途径PCI中应用5F和6F导引导管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两种导管在手术成功率和冠脉开口选择失败率上无显著差别,而5F导管有降低血管并发症的趋势,在桡动脉细小人群中尤为明显。5F导管最大的限制是不能进行复杂介入操作,如双球囊对吻技术、直径>1.25 mm的旋磨导管治疗等。由于管腔小,输送或回撤球囊导管过快时易产生气泡而形成气栓,即Venturi效应,对策是缓慢操作,在关闭“Y”形管阀门前等待充分回血冲出气泡。5F导管易打折,可将导丝保留在导管内操作。目前常用的5F导引导管有Medtronic公司的ZUMA2系列(内径可达0.058英寸)和Cordis公司的Vista brite tip系列(内径可达0.056英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