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管理 > 参考资料 > 医院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编号:10361686
医院院长协调科研的原则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 医院院长协调科研的原则

协调医学科研工作是医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医学科研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协调好了,就可以促进医学科研工作的进行,而如果不协调或协调不好,则可以影响医学科研工作。因此,作为医院院长,在协调医学科研工作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站在医院院长的角度,在协调医学科研工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提写的校训,是我党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解释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

在协调医学科研工作时提出所谓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是指医院院长对医学科研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 也就是说,医院院长在协调医学科研工作时,通过调查,来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内部联系。

1.实事求是是协调科研的基础 所谓协调科研工作,就是解决科研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搞准问题,而要搞准问题就必须实事求是,包括实事求是的调查、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实事求是,问题就搞不准,要解决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例如,有某项医学科研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按照计划的进度完成,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加快工作效率即可。但如果医院院长在分析原因时,只听信课题技术人员的片面意见,认为是课题计划中的时间太短,而以延长完成时间的协调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错误的。

2.实事求是是协调科研的要求 对科研工作的协调,说穿了主要还是对科研资源的调整。对于资源的调整,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医院院长协调医学科研的重要原则。

在医院院长协调医学科研工作时的实事求是,主要是要掌握这么一个标准,即:缺少什么给什么,需要多少补多少。千万不能理解为:提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否则,所谓的协调就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们列举生活当中的一个例子就很容易说明这个道理。大家都吃过“自助餐”,其“自助”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即:爱听什么捡什么,需要多少拿多少。这样,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不至于造成浪费,于已于人都有利。但如果不实事求是,不管自己爱不爱吃,见了吃的就捡,也不论自己能不能吃得下,数量要得很多,到头来可能落得个不但饭没吃好,还浪费了食物。

3.实事求是是协调科研工作的原则 我们知道,医学科研课题的实施,主要是靠科研技术人员去落实。而医学科研课题结果的鉴定,则完全是要靠科研管理人员去协调的。函寄评审材料要通过科研管理人员,聘请专家现场鉴定也需要科研管理人员,申报材料的综合、归纳、上报仍然要靠科研管理人员。作为医学科研管理人员,不论是在向专家介绍成果内容时,还是上报综合评价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绝不能对成果进行夸大,这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窍门。

分析有些科研课题成果之所以最后并未得到通过,主要原因还是对课题的成果评价失实。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太玄乎”的结论(定义)比较反感。有一个评委曾经说过:本来有些成果是可以评上奖的,但由于在评价中不能够实事求是,用“最高”、“首创”等词语太多,使评委觉得课题成果“名不符实”,反而不同意评奖了。

用这么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协调科研时需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有一年评晋职称述职答辩,一位医生在对评委述职时讲自己的英语济济一堂可以流利地读、说、听。有位评委当场以英语提问题,结果这位医生根本就听不懂。其实本来对英语并不要求能流利对话,只要能书面翻译即可,这位医生从专业常识和工作能力上完全可以晋上职称,但就是由于对自己的评价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反而落得个“弄巧成拙”。

二、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就是指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一定要从大局出发。这就像下象棋一样,无论采取什么样子的战术,都要以大局为重,即:吃对方的“帅”和保自己的“帅”。不论是“丢卒保车”还是“舍车夺炮”,都是在权衡利弊后顾全大局的一种行为。

在医院院长协调医学科研时提出顾全大局的原则,就是指医院院长在协调科研工作时,也要以大局为重,即:一定要站在科研工作的整体利益(成果)角度。为了这个目标,作为医院院长在进行科研协调时,既要有“缓则治本”——做长远打算的谋略,又要有“急则治标”——“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勇气。

1.顾全大局是协调科研的目的 医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是为了获得科研成果,要获得科研成果就必须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协调科研的目的正是为了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因此上说,在协调科研工作时的顾全大局也是协调科研的目的。如果我们在协调科研时不能顾全大局,为了协调而协调,为了调整而调整,只看环节不看系统,只看局部不看整体,只看动机不看效果,所谓的协调科研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例如,某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某种实验仪器与课题的要求不相适应。作为医院院长在协调这个问题时,就必须联想到有了仪器后,应用仪器的技术能不能达到。如果在了解到仪器的问题后只解决仪器而没有考虑到相关技术,从表面上看是协调了,但在实质是并没有得到协调,这就是典型的只看局部而没有看到整体。因为只有了仪器而没有相关技术,课题研究同样是进行不下去的。

2.顾全大局必须有长远的打算 医学科研课题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一些大的重点科研项目上则更是如此,往往是一个系列工程,作为医院院长,在科研实施前的资源配置上要有长远计划,而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协调时仍然需要有长远的打算。如果医院院长在协调科研时没有长远打算。或追求“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走一步算一步,所谓的协调科研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在协调科研时追求“急功近利”而对科研工作造成的影响并不少见,要么该出成果的没有出成果,要么该出大成果的出了小成果。用笔者医院的一个例子就完全可以说明这个问题:1990年发现了一种家族性的骨软骨病,当时的诊断比较符合“大骨节病”。由于从资料上看,在新疆区域还没有“大骨节病”的报道,故想尽快地进行研究并结题,并没有配置较大的资源进行长远的深入研究。就是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能站在全局的利益上去进行协调,便匆忙忙以“新疆首次发现在骨节病”为内容进行了报道并准备报奖。但当某一位专家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建议对该课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请某医科大学鉴定,此时才发现是一种“大骨节病”以外的新病种,立即对课题研究进行了全局性的协调,配置了足够的科研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最后终以发病的所在地命名为“沙衣瓦克病”,于1996年获得了高等级科技进步奖。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急功近利”匆忙结题报奖,就有可能得不了科研奖,就算是能得上科研奖,也根本不可能得到高等级科研奖。

3.顾全大局还要敢于“舍车保帅” 在医学科研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会发生形形色色的问题。作为医院院长在协调医学科研工作时,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在紧要关头,为了保证科研成果这个“帅”,就要敢于舍去战斗力较强的那个“车”,就要善于“拆了东墙补西墙”。如果在紧要关头,看到这个也要搞,那个也想保,结果丢了“帅”,此时就是保住了“车”又有什么用呢?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来形容,还是比较确切的。

由于种种原因,医院的医学科研经费非常有限,上级下拨的科研经费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般情况下科研经费必须专项专用,不可以挪作他用,但在实际使用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常发生转化,特殊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了能使科研活动进行下去,医院院长就必须对经费的投向进行协调。此进,如果思前想后,“难舍难分”当断不断,则必须影响科研课题的正常实施。

三、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一个内容,体现了现代医学对于疾病防治的新观念——防重于治。现在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个管理领域,例如,预防车辆事故、预防刑事案件、预防医疗差错等,都是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来作为基础的。

在医院院长协调医学科研时提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说医院院长在协调科研工作时,也要讲求个预防为主,即:以预防失调为主,以协调失调为次,预防重于协调。能协调好科研工作的医院院长是有水平的院长,而能预防科研工作不发生失调的医院院长是有高水平的院长。

1.预防为主是协调科研的主导思想 和其他工作一样,医院院长在协调医学科研时必须有一定的思路,仍然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这个思想基础中的主导思想。

医院院长协调科研工作,其实就好像一个指挥员在指挥打仗,也像一个棋手在进行下棋。无论打什么付,下哪种棋 ,都需要指挥员或棋手既要能对出现的“险境”进行扭转(协调),又要能对以后的局势看远“三步”进行提前预测(预防)。而要想少出现“险境”则必须对“战局”进行提前预测。我们常常所说的“运筹帷幄”其实就是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而要做到运筹帷幄则主要地是靠提前预测。毛泽东同志“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军事思想,也无不体现着预防为主的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蜀相诸葛亮在协调各种关系时之所以有过人之处,正是由于他有着“预防为主”的思想基础。例如,在协调华容道上堵截曹操的将领时之所以汳关羽去,就是预测到曹操的“气数未尽”,而“关云长义气深长”必须能放曹操一条生路。又如,“火烧赤壁”时,在协调周瑜的“西风烧已”之虞时,之所以能“借”到东风,仍然是基于对于天气变化的预测。

医院院长对科研工作的协调其实也就是“如将用兵”,只有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才能协调自如,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

2.预防为主是协调科研的主要任务 医院院长对医学科研工作的协调应该有两大任务,即:协调已经发生了的失调和预防发生新的失调。从协调的行为上来说,协调已经发生的问题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预防发生新的失调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从协调的结果上来说,协调已经发生的问题比较被动,而预防发生新的失调则比较主动。因此,作为医院院长,在协调科研工作的时间,应该把“预防为主”作为主要的任务。

在这里列举并分析笔者曾经在协调课题研究时发生的一例失误后来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某年经上级批准了一个科研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课题研究人员不愿意下乡进行课题的调查,问题由课题负责人反映到医院后,并没有听从课题负责人“此人一直对课题忽冷忽热且自我控制能力差,如继续使用则有耽误课题之患”的建议,而是强制性地命令其下乡调查。结果不到一周,则以种种理由返回,使课题的调查落空,造成课题时间上的损失,难以挽回。分析发生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只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了下乡的问题,只看了一步),而没有对有可能再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解决不了调查结果的问题,没有看远三步),最终并没有协调好课题研究工作。相反,如果当时能听从课题负责人的劝告,由此研究人员以前对课题的态度,预测此次对课题有可能造成的影响,从预防的角度,在协调时不是只解决让他下乡的问题(只协调已经发生了的问题),而是果断更换人员,既解决下乡调查的问题又解决获得调查结果的问题(既解决了发生的问题又预防发生新的问题),课题的调查是不会发生耽误的。

由此可见,医院院长在协调医学科研时,不仅仅是对已经发生了的问题进行协调,而主要地是通过协调尽量地不发生问题或少发生问题,这就是在医院院长协调医学科研时提出“预防为主”这个原则的目的。

(选自赵升阳:《现代医院院长管理之道》,中国医疗科技出版社,1999)

录入:惠冬利

校对:姬颖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