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杂志》 > 1990年第3期
编号:10225339
胃息肉MG7的抗原表达及其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0年第3期
     作者:朱明华 丁华野 马福成 戴文森 余 宁 张学庸

    单位:朱明华、丁华野、马福成(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 710033);戴文森(徐州第四人民医院进修医生);余宁(成都空军医院进修医生);张学庸(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内科)

    关键词:胃;息肉;肿瘤;肮体、单克隆

    中华医学杂志900305

    提要 对49例经内镜检查后活检和摘除的胃息肉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类和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免疫组化研究。结果49例中炎性息肉12例(24.5%),增生性息肉19例(38.8%),腺瘤性息肉18例(36.7%)。癌变3例子(6.1%)。MG7染色总阳性率为34.7%(17/49),其中腺瘤性息肉阳性率为55.5%,增生性息肉阳性率为36.8%,炎性息肉全部阴性,癌变3例均为阳性。腺瘤性和增生性息肉与炎性息肉MG7染色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不同程度地存在MG7相关抗原物质,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 百拇医药
    胃息肉(Gastric polyp, GP)是胃内一种独立性疾病,为胃粘膜上皮增生所致的粘膜隆起性病变[1]。我们对49例GP进行组织学分类和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7的相关抗原在不同组织学类型GP中的分布,进而探讨GP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与组织学分型标准

    1986~1988年经内镜检查后活检和摘除的49例GP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分型。GP组织学分型标准:(1)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无上皮或腺体增生,固有膜内炎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等。血管扩张,间质水肿。(2)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或再生性息肉(Regenerational polyp):除具有炎性息肉的基本特点外,小凹扩张,上皮和腺体呈不同程度增生,肠腺化生,腺芽形成或乳头状增生。固有膜内常伴有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3)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增生的腺体密集呈腺瘤样,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上皮和腺体结构呈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可见背靠背或共壁现象,上皮细胞增生,核大深染,核上移或有核分裂象,常有腺芽形成或乳头状增生。腺瘤性息肉间质中炎细胞较少。当伴有继发感染时,间质中可出现各种类型炎细胞,且上皮增生亦较无感染者为明显。
, 百拇医药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采用生物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ABC),ABC与生物素化马抗鼠IgG系美国Vector Lab产品,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常规操作。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由本校消化病研究室提供。染色时用已知阳性胃癌组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分别用Sp2/0培养上清和磷酸盐缓冲液替代第一抗体和第二抗体。免疫组化阳性判断标准:细胞膜或/和胞浆呈淡棕色为弱阳性(+);呈棕色或深棕色为强阳性(++~+++)。

    结 果

    一、组织学分类

    49例GP中炎性息肉12例(24.5%),增生性息肉19例(38.8%),腺瘤性息肉18例(36.7%)。3例癌变,癌变率为6.1%,其中1例发生于增生性息肉(5.3%),2例发生于腺瘤性息肉(11.1%),炎性息肉未见癌变。3组不同类型息肉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3例在内窥镜下均为广基息肉,组织学表现:2例为管状腺癌,1例为乳头状管状腺癌兼有印戒细胞癌,2例有向癌过渡的形态特征
, 百拇医药
    二、免疫组化染色

    49例GP中17例MG7染色阳性(34.7%)。其中增生性息肉7例(36.8%),腺瘤性息肉10例(55.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息肉均为阴性。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炎性息肉(P<0.05)。

    阳性病例的染色强度均为+~++,主要定位于增生、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上皮或腺体(图1),以及腺芽形成或乳头状增生区(图2),有的腺体半边上皮增生且MG7染色呈阳性反应(图3)。当伴有继发感染时,由于其上皮增生显著,其染色强度及阳性范围亦较无继发感染者为明显。癌变3例MG7染色呈强阳性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腺腔游离缘,部分位于胞浆内(图4),其染色特征与相应组织学类型胃癌相似[2]。10例阳性对照胃癌组织均呈强阳性,替代对照均阴性。
, 百拇医药
    图1 胃增生性息肉,腺体增生伴肠化,MG7染色阳性(++)。ABC染色×100

    图2 胃腺瘤性息肉,腺体生芽,生芽上皮MG7染色阳性(+~++),ABC染色×100

    图3 胃腺瘤性息肉,半边腺上皮增生,增生上皮MG7染色阳性,ABC染色×50,右上方图×264

    图4 胃腺瘤性息肉癌变,可见向癌过渡的组

    织学改变,MG7染色癌组织阳性(++~+++),癌旁腺上皮阳性(+),ABC染色 ×50
, http://www.100md.com
    讨 论

    在GP腺瘤性息肉被普遍认为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3],GP恶变率为4.8%[4],也有报道腺瘤性息肉恶变率为4%[5]。关于增生性息肉能否恶变,报道不一,Kamiya等[6]认为其恶变率为0.5~5%,虽然有些学者未观察到恶变病例,但也看到有部分病例伴有组织学上不典型增生,可能存在息肉恶变的危险性[7,8]

    本研究中我们应用一种新的对胃特异性较强的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2,9],不同类型的GP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34.7%的病例出现与胃癌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相似的阳性染色反应,其中腺瘤性和增生性息肉的阳性率分别为55.5%和36.8%,高于炎性息肉,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方法为判断不同类型息肉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形态指标。胃癌的癌旁粘膜被视为癌的移行粘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癌组织的极早期生物学行为,因些我们认为,GP出现MG7染色阳性,表明与胃癌间可能存在着相同的抗原物质,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至于MG7染色者阳性者是否可能癌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至少可以说MG7阳性病例在腺瘤性和增生性息肉中占优势,推测其与胃癌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因素。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还表明,当腺瘤性和增生性息肉伴有上皮或腺体的不典型增生、肠腺化生、腺芽形成或乳头状增生时,MG7染色常呈阳性反应,感染后炎症刺激也是加重上述改变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佩范,等. 胃癌的重要癌前病变——胃粘膜异型增生.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86;15:236.

    2. 王文亮,等. 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对人胃癌相应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1988;8:127.

    3. Jageman DC, et al. Uper gastroentestinal cancer in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s Lancet 1988; 1:1149.

    4. 吴兴才,张占云. 胃肠道息肉341例分析. 宁夏医学杂志 1988;10:370.
, 百拇医药
    5. 张英,等. 胃肠道息肉290例分析.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84;1:18.

    6. Kamiya T, et al. Histoloclinical longstanding follow-up study of hyperplasticpolyps of the stomach.Am J Gastroenteral 1981;75:275.

    7. 张艳仙. 内镜下所见胃息肉的病理学观察. 内镜 1988;5:84.

    8. Davaris P, et al. Mucocal hyperplastic polyps of the stomach do they have any potential to malig-nancy? Pathol Res Pract 1986; 27:385.

    9. 樊代明,等. 抗低分化胃癌细胞系MKN-46-9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组化鉴定.解放军医学杂志 1988;13:12.

    (1989年6月16日收稿 同年12月15日修回), 百拇医药